冲动,抑制作用。
神经末梢有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在同一个神经元内是双向的)
神经冲动的传递:刺激→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是神经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只有感觉、没有行为的都不是反射,因为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单细胞生物(如衣藻、草履虫)没有反射弧,所以其运动不称为反射。 条件反射:大脑皮层(一般后天习得)
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一般生来就有)
例子:手被烫到
先缩手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非条件反射(时间短)
后感觉疼痛: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时间长)
【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实现。二元反射弧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如膝反射)。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大脑】包括左、右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相连。
【大脑皮层】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区域。
【白洛嘉区】即白洛嘉表达性失语症区(S区)。此区域受到损伤,病人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思想。(运动性失语症)
【韦尼克区】(H区)此区域受到损伤,病人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听觉性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