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供应链管理的突破效果。
4、对于供应商关系的控制过程的要求有:①明确定义的供应链质量目标;②对照这些供应链质量目标对供应商绩效的充分、持续的数据收集和评价;③必要时有纠正措施。
5、供应商的绩效评价由跨职能团队来实施,其内容包括:①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评价;②供应商经营管理。包括了对供应商的财务和运营绩效的评估;③供应商产品的适用性。
6、供应商关系改进阶段一般沿着五个合作层次向前推进:①组成联合团队②降低成本③提升价值④信息共享⑤资源共享
7、对成本、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目的是从合同中取得最大价值.
1质量数据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①计量数据,如长度、重量、 化学成分等 ;②计数数据,如不合格品数、缺陷数、气泡数等。
2、任何生产过程都包含许多变异来源,通常概括为5M1E。即原材料、工具、机器、操作者、环境和测量。
3、统计推断所使用的技术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实验设计。
4、当相关数r>0时,两个变量正相关,当X值增
大时,Y值也增大。 5、抽样检验的特点。与全数检验(100%)相比,其优点在于:①节约了检验费用;②适用于破坏性测试;③所需要的检验人员较少;④由于拒收是整批产品,而不是仅仅退回不合格品,因此能更有力地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抽样检验也有缺点:①存在接受“劣质”批和拒收“优质”批的风险;②增加了计划的工作量;③样本所提供的产品信息一般少于全数检验。 6、过程能力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它是在诸因素受控的情况下,过程所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的波动幅度(分散程度)。通常用标准差δ的6倍来表示。即过程能力:B=6δ。 8、提高过程能力的途径:①调整过程加工的分布中心,减少中心的偏移量;②提高过程能力,减少分散程度;③修订容差范围。 9、控制图是通过对过程或工序的质量特性进行测定、记录,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 10、控制图在生产工序的主要作用是发现异常情况。 11、控制图的点子出现点子出界,或者处于控制界线上或控制界限内点子的排列出现非随机状态,即判生产过程异常。其判异准则有:①1点在控制界线之外;②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③连5
续14点相邻上下交替;
④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等。 1、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和方法有调查表、分层法、因果图、排列图、决策树等。 2、常用的调查表有①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②缺陷位置调查表;③质量分布调查表;④矩阵调查表。矩阵调查表是一种多因素调查表。 3、因果图,又叫石川图,它是用来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的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运用因果图有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 4、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队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 5、抽样所得的直方图形状为双峰型可能是工序中有来自两个工人或两种设备加工的产品混为一批。 6、对于直方图形状的能力富裕型可采取改变工艺,加宽加工精度的工序调整措施;理想型应保持控制和监督办法;偏心型需要调整分布中心,使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M重合。 7、在散布图中,成对的数据形成的点子云,如果当X值增加,相应的Y值也增加,表明X与Y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8、关系图法是一种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