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叶庆丰教授讲课稿(2)

2018-09-24 23:11

这是第二,利益差距扩大化。

第三,利益矛盾复杂化。利益矛盾的复杂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人们的不公平感日益加重,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当前在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地区,上至领导干部下至贫民百姓,从低收入阶层到高收入阶层,从在岗职工到离退休人员,普遍都存在着一种不公平感。根据有关部门对三万个职工的调查,这三万个职工里面有56.2%的人认为目前我们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合理,40.9%的人对今后改善自己的家庭生活预期悲观,很多人认为现在的改革政策忽视了他们的利益。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工人是获利最小的群体之一。还有一项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表明,人数高达将近2亿的弱势群体,包括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失业人员和城镇的低保人员,有46%的人认为现在的社会不公平,1亿多农民工当中,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不公平待遇问题。更重要的是目前人们的这种不公平感还有继续加剧和蔓延的趋势,这种不公平感,这种不满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是利益矛盾复杂化的一个方面的表现。

再一个方面就是群体性事件大幅度上升,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据统计从1993年到2003年十年间,我们国家群体性事件数量急剧上升,年均增长17%,由1994年的1万起增加到2003年的6万起,增加了5倍。群体性事件规模也在逐年扩大,100人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占总数的比例,1994年是13.6%,2000年和2001年分别上升到14.5%和15.6%,1993年到2003年,百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由1400多起增加到7000多起,增长了4倍,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人员也越来越复杂,扩大到多行业、多系统、多地区,涉及到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以2001年的例子为例,因工资、社保、福利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占总数的28.1%,因企业改革、改组、兼并、破产造成待遇下降的占9.5%,征地搬迁问题占13.5%,民间纠纷占4.5%,等等。另外群体性事件的组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行为方式越来越激烈,聚众闹事、堵塞交通的行为占总数比例,2000年6.3%,2001年上升到6.6%,2003年发生堵公路、卧轨、拦火车事件达3100多起,冲击党政机关的事件,2000年是2700起,2003年上升到3900起。

群体性事件的大幅度上升,既是我国现阶段利益关系紧张的一个突出表现,也是我国现阶段利益矛盾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上我们对我国现阶段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状况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如何化解这些矛盾。

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靠制度来调节,要在制度上做文章。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时候,曾经说过,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斯大林严重的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因而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所以说,领导制度、工作制度和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群体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是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今天我们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同样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注意制度建设问题,而在建立和完善制度上下工夫,具体说来在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这个问题上,我们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建立和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上,努力实现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制度化调整。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

的制度化调节,应该努力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一是明确利益导向,二是规范利益行为,三是实现利益共享。明确利益导向就是要引导人们正确的看待当前利益分化现象的合理性,正确的认识因主观能力和条件的不同,导致的利益差别的客观性,使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改革步伐相协调、相一致,同时,要引导人们树立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利益观,引导人们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法来追求个人利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去获取个人利益。

二是规范利益行为。这是在实现制度化调节过程中要实现的第二个目标。规范利益行为就是要对于那些不规范、不正当、不合理的获利行为要通过各种法律的法规和制度得以及时、有效的纠正和制止,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合法、合理的竞争环境,为人们的合法的获利行为提供保证,防止在利益获取过程中的非法手段,减少社会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三是实现利益共享。我们提倡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同时我们也提倡先富起来的要帮后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当然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更不是平均主义,我们反对的是两极分化,主张多数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根据以上三个目标,现阶段我国要建立的利益协调机制,我认为主要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建立五种利益协调机制。

一是利益表达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别会越来越大,因为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沟通和反馈不及时,往往就会导致社会利益关系的紧张。所以,努力构建一个反映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保持社会的稳定,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在建立和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方面,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就是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完善沟通反馈机制,健全处理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以及教育、协商、协调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

其次是要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完善选举竞争机制,强化选举,特别是地方人大和政府选举中的竞争性,以此来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政府领导人之间的权利授受关系,畅通人民群众通过人大代表影响政府决策从而进行利益表达的渠道。

再次就是要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容纳和规范利益表达。当前公众利益诉求的方式在合法性和透明性上存在很多明显的不足,很多强势利益群体利用不正当的方式来影响地方政府获取不正当利益,有的是利用合法的手段来实现不正当的利益,而弱势群体则由于资源有限,合法的渠道不畅通,不得不采取一些施压性的集体行为,来宣泄利益诉求,这样的利益诉求行为,是没有合法性的,必然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党和政府应当为各社会阶层提供一种利益表达的制度性的平台,使得合理的利益诉求通过正当的、规范的渠道纳入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中。比如说像民意调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协商谈判制度、公民投票制度等等,都是公众利益诉求民主化、科学化的一些有效的制度,我们应当结合实际,尽快的建立起这些制度。这是第一个机制,利益表达机制。 第二,我们要建立的第二个利益机制就是利益引导机制。这里讲的利益引导,主要是指思想观念的引导,也就是说,要通过教育,让人们树立合法、合理、公

中央党校叶庆丰教授讲课稿(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教育文化]2018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