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3)

2018-11-28 16:42

第三,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五)、细化留守儿童的寄宿管理,经常组织班级开展多种活动。 留守儿童刚进入初中,随着科目的增多,学习压力的加大,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往往感到孤独、失落,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教师要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老师要通过主题班会、留守学生动人事迹报告会等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让他们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以减少留守学生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六)、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1、让电话传情。学校为“留守儿童”开设亲情电话,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

2、让鸿雁传情。学校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3、教师可利用校讯通平台,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开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

长、教师三者间地联系交流,有条件地地方可开设专线电话或电子邮箱。及时就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反馈给在外打工的父母,让父母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减少家长工作之余的忧虑,从而也能更好地让家长在“亲子通”中及时鼓励孩子,关爱孩子。同时,也向家长提出要求,要选择一定的时间来看看孩子,要给孩子多打几次电话,减少他们心灵的孤独。

所有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孩子们感情的饥饿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七)、关注留守学生的“真空”时段,做好“代管家长” 关爱留守学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老师不仅要在学校关心、爱护他们,在周末、假期期间也要经常给予关注,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到关爱无处不在。即建立教师“代管家长制”,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教师代行家长职责,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代管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嘘寒问暖,在学习上多了一些帮助辅导,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使家庭职能缺位的孩子有了较好的教育补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空间。 八、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对策初见成效

(一)、本课题组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教研科研活动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1、增强了留守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他们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

母、感恩老师对自己的巨大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

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2、调动农村中学 留守儿童 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4、孩子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正在努力转变自己。留守儿童不但学习成绩在进步,思想也在进步。

5、孩子的性格开朗了,能主动和老师、同学讨论学习、谈心。例如:郭海霞同学,因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变得十分内向,把心事都藏在心底,通过一年的相处,一起参与活动,一起学习,她变了,变得开朗了,能和同学聊天,能和老师说说心里话。

6、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

(二)教师的科研能力大幅提高,撰写的论文多篇获奖。 其中 的论文《 》, 老师的论文《 》分别获论文评选二等奖和三等奖,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留守学生思想复杂且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学校老师发现; 留守学生 问题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社会配合不够;家

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影响教育合力等;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不足;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经济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2、今后的努力方向

深入留守学生课题研究;编著留守学生工作手册等。我们相信在多方领导的支持帮助下, 在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

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也不能把这三者严格的分开对待。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也不只是教师一方面的责任,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融合。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更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总之,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办法一定会比问题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一定能得到较大的改观。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为“留守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坚持用爱的清风吹拂这孤独的花朵,把爱的目光投向那些缺失亲情的留守儿童,深入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我想,留守学生一定会和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梅健、林健.代理家长制:政府为留守儿童找“家长” [J].中小学管理,2007, 2. 陈子雷,乔卫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J],2005(12):70.

3. 刑 云,朱德全,农村留守问题的反思与对策[J].禾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7):1-3.

4. 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1):117-120

5.《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 叶敬忠

6. 《如何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华夏健康网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文山三七市场销售渠道的调查报告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