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明宫共有11座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面有三道宫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
16、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
17、大明宫建筑格局的两大特点:前朝后寝、中轴线对称
18、前朝后寝:大明宫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19、中轴线对称: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宣武门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
20、唐长安城修建了比较完整的明渠和暗渠相结合的排水系统,每条大街的两侧或一侧都有水沟。
21、为雨天上朝方便,解决雨天道路难行问题,唐代为官员铺设了沙堤,又称沙道,沙路。修沙堤的沙多取自浐河。 (二)建筑
1、大明宫建筑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含元殿用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
31
2、位于丹凤门以北约600米处,龙首原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俗称“外朝”。
3、含元殿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
4、含元殿主殿前是一条长78米、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分为中间的御道和两侧的边道,表面铺设花砖。
5、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原的高地,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诗句“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就形容了它当时的巍峨气势。
6、大明宫里的皇帝办公室——宣政殿,位于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
7、宣政殿是皇帝召见朝集使、贡使与策试举人之处。殿前东西侧,东廊之外为门下省、史馆等;西廊之外为中书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是皇帝上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
8、唐朝皇帝的日常办公室——紫宸殿。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处,称为“内朝”,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紫宸殿为第三大殿,是大明宫的内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间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
9、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紫宸殿北有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
32
10、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
11、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围绕太液池周边天然地形修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
12、太液池:大明宫的人间仙境。 太液池面积约16000平方米,水池的形状接近椭圆形,又名蓬莱池,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园。它位于大明宫内庭(帝王后妃起居游憩的场所)的中心地区。史书载,大明宫太液池环池有游廊400间,从池北至玄武门有多处殿堂楼阁。
13、麟德殿:大明宫的国宴厅。 麟德殿是皇帝举行宫廷宴会、观看乐舞表演、会见来使的主要场所。
14、史载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并表演百戏,还可在殿前击马球,故殿前是开敞的广场。麟德殿是迄今所见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大建筑群。
15、麟德殿台基由前、中、后三室毗连的殿阁组成,有东、西亭,郁仪、结邻楼,周围回廊环绕,其阶道铺有莲花方砖。
16、梨园:大唐国立艺术学院。 梨园作为我国古代音乐舞蹈艺术的雅称,源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由唐玄宗李隆基倡导确定把梨园作为音乐、舞蹈、戏剧活动的中心。唐梨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皇家歌舞戏剧综合艺术学校
33
17、金銮殿:皇帝接见文人的场所,紫禁城中清故宫的太和殿经常被俗称为“金銮殿”。然而,金銮殿的出处却是唐朝的大明宫。大明宫的金銮殿位于太液池之南,是唐代皇帝召见学士等官员的大殿。李白在翰林院就职的时候,就经常出入金銮殿受到唐玄宗的召见。
18、含凉殿:唐朝宫廷的环保空调房,含凉殿依水而建,是后宫寝区中一座非常重要的宫殿。
19、史料记载,唐代时皇帝在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
20、翰林院:大明宫最高学术机构,翰林院始于唐代,后长期存在于在中国历史中,并一直带有浓厚学术色彩。
21、三清殿:大唐皇室的精神圣地。 三清殿位于大明宫的西北角,台基面积达4000平方米,台上原来是楼阁式的建筑。
22、唐朝的统治者崇尚道教,认老子为祖先,因此在大明宫内除有三清殿外还有大角观、玄元皇帝庙等道教建筑。
23、凌霄门:亦名青霄门,是大明宫北墙偏西之门,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在肃宗病危之际,肃宗次子李系与皇太子李豫为争夺皇位而引发的“凌霄门之变”,即发生在此。
34
24、玄武门:大明宫北面的正门,是宫城宿卫重兵驻扎的地方,其北有重玄门。
25、重玄门:重玄门左右廊与玄武门相接,是北衙宿卫处,其外有骥德院。
26、莲花纹纹饰:大明宫特有的莲花纹纹饰中环绕一圈的连珠纹是古代西亚特有的纹饰,而莲花则是佛教中高洁、神圣的象征,所以,莲花纹方砖就有着道德和佛教双重含义。它既高贵又圣洁,只有最高级的建筑才能使用,因此,凭借这种特殊的文化内涵,被到过大明宫的日本、新罗、渤海使节注意并传回本国,成为一种广泛分布在东亚广大地域的高级建筑材料。
27、唐代手印砖和铭文砖,是将其制砖工匠或其他当事人的手掌或字迹留于砖上,手印与铭文是工匠责任的体现。
28、京都长安,东西11条街,南北14条街,街旁多栽槐树作为行道树。
29、唐长安城内承天门至朱雀门间的天街,两旁因栽的槐树多且整齐而被人称为“槐街”、“槐衙”。
30、大明宫监造者梁孝仁沿着宫墙种植柳树,使柳树称为大明宫一景。张祜“万树垂柳排御沟”便描述此般景色。
31、大明宫庭院中还有樱桃园、杏园。梅园、梨园、石榴园等。
二、政治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