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活用词:使皇武子辞焉(致辞,名词用作动词。) 以闲敝邑(空闲、休息、使动用法) 1.这一段主要写了怎样的内容?
郑国采取果断措施,消除了作为秦军内应的隐患。皇武子的致辞,实际上是向杞子等人下的语气委婉的逐客令。
2.皇武子致辞后,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1)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2)孟明不再攻郑,“灭滑而还”。
3.孟明的话与哪一段谁的话相印证,说明了什么?
与第一段蹇叔“远主备之”的论述相印证。事实证明蹇叔富有远见,料事如神。 三、小结课文
1.了解“蹇叔论战”是全文的“纲”。
2.领会第二、三、四段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法。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并口译第一段。 2书上题目三、四。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在秦晋崤之战中,矛盾十分复杂。课文前四段主要写到哪些矛盾? (1)秦与郑的矛盾。
(2)秦国内部又有主张出师的反对出师的矛盾。 2课文后面几段主要写哪些矛盾? (1)秦与晋的矛盾。
(2)晋国内部又有主张伐秦师和反对伐秦师、同意纵秦囚的矛盾。 二、继续疏通文句,深入研讨 第五段:
重点词:奉、纵、患、施、谋、兴、御、败。 活用词:以贪勤民(使......劳苦,使动用法。) 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丧服,形容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包含几层意思?主要写的是什么?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两层意思:(1)详写晋国内部原轸和栾枝二人在是否攻打秦军问题上的激烈争论。 (2)略写秦晋崤之战的情况和结果。
主要写是前者,因此这段可称为“原轸论战”或“原轸力主击秦师”。 2、原轸和栾枝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是什么? 原轸: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栾枝:不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3、原轸是怎样驳倒对方观点的?从“原轸论战”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原轸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驳斥:
(1)驳栾枝所说的“秦施”。栾枝说的是过去的秦晋关系,原轸说的是现在的秦晋关系。
(2)说明伏击秦军并不违背“死君”的意愿。 思想性格,耿直忠诚善于论辩。 第六段:
重点词:请、实、构、逞、拘、原、暂、免、顾、释、惠、赐、稽首、累臣、衅鼓、不朽。
敬词、尊称:君、辱。
1、这一段围绕着“晋释三帅”写了哪几件事?又反映出什么问题? 三件事:(1)文嬴请释三帅。 (2)原轸怒斥晋襄公释“秦囚”。 (3)阳处父追捕孟明等人未成功。
反映出晋在“崤之战”中虽获胜利,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齐心,暗示秦晋争霸的斗争远远未结束。
2、从原轸反对“纵囚”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忠直刚烈、鲁莽粗暴。 第七段:
重点词:替、眚、次。
活用词:秦伯素服郊次(穿着素服,名词用作动词。) 以辱二三子(使......受辱,使动用法。)
1、这一段写了秦穆公哪些言行,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行:“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不替孟明”。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言:“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五不以一眚掩大德。”
思想性格:不文过饰非,能引咎自责,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这一段在全篇中有何作用?
内容:末段秦穆公终于悔悟,认识到蹇叔的判断和分析是正确的,这就点明了秦国失败的原因,从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结构:“秦伯哭师”与首段“蹇叔哭师”遥相呼应,使全文浑为一体。 三、小结课文
1了解“原轸论战”的内容。
2学会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分析其思想性格。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并口译第五、六、七段。 2区别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 (1)与蹇叔之子与师(参加) 吾与点也(赞同) 可得闻与(通“欤”)
(2)市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买卖商品) 原为市鞍马(买)
(3)使自郑使告于秦(派人) 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让) (4)御晋人御师必于(抵御) 梁弘御戎(驾御) 第四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检查背诵。 2、检查口译。
(1)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译文: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捉回来,女人家只用几句谎话,在朝廷上一下子就放走了他们,毁了自己的战果,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不要多久了!
翻译要注意意思表达的完整性,并力求传达出原文的语气。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2)君子惠,不以暴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译文:贵国国君宽洪大度,不把我们这些俘虏杀死,用血涂鼓,而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刑,敝国国君如把我们杀了,虽死也不磨灭。
“使归就戮于秦”句中“使”后省略了兼语“累臣”(承前而省),翻译时一定要补充出来。
二、总结全篇,深究文章主旨和写法。 1、深究文章主旨。
可以分两步走,组织学生深入讨论。
(1)本文着重记叙崤之战的前因后果、其意图何在?
抓住首段“蹇叔论战”和末段“秦伯哭师”,并结合其各段进行分析。
秦穆公总结失败的教训,曾说原因是“孤违蹇叔”。全文以“蹇叔论战”为纲,旨在用事实证明蹇叔具有战略眼光和军事远见。
文章通过崤之战的历史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骄纵轻敌,必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文章作者对秦、晋、郑三国持怎样的态度?
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秦潜师袭郑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作好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
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晋扬晋。秦“劳师以袭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
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晋内部矛盾更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秦能吸取教训,鼓舞士所,重整军威。
从以上分析可见,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郑与秦、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
讨论这两个问题后,便可得出结论:此文揭示了决定战争的各种因素。 2.深究文章写法。 (1)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全文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线索),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把八个场面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析的预见性。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 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
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
原轸在崤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显示了他的辩才和忠心,而在崤之战后又公开地与文嬴发生争执,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
至于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外交辞令,也是各肯特色;弦高于委婉中露锋芒,暗示郑国已知悉秦军偷袭企图,早已作好战斗准备;皇武子于幽默中寓严肃,导致“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于谦卑中藏杀机,表现出三年后将兴师报仇的决心。
三、整理文言虚词“以”、“为”、“焉”、“其”的用法 1.以
(1)劳师以袭远(而,连词)
(2)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用、拿,介词) (3)遂墨以葬文公(来,连词)
(4)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志(用来,连词) (5)且吾不以一掩大德(因为,介词) 2.为
(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 (2)为吾子之将行也(在,介词) (3)为从者之淹(因为)
(4)何施之为(表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 (5)莱驹为右(担任,动词) 3.焉
(1)公辞焉(他,代词)
(2)有二陵焉(表示肯定语气,助词) (3)作收尔骨焉(于之,到那里,兼词)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4)君何辱讨焉(他们,代词) 4.其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他们的,代词) (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它,指秦军,代词) (3)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中,代词) (4)事子取其麋鹿(那里的,指原圃中的,代词) (5)事其还也(表示命令语气,副词) (6)其为死君乎(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副词) 四、作业布置
1.根据下列词的义项,分别写出例句及其出处。 (1)脱:①脱下(揽裙脱丝履《孔雀东南飞》) ②摆脱、逃脱(百计营谋不能脱《促织》 ③轻脱(轻则寡谋,无是脱《之战》 (2)替:①代替(以此替爷征《木兰诗》) ②衰落(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征传》) ③废弃、撤职(不替孟明《之战》)
(3)顾:①回头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②看(群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③探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④关心、照顾(子布、元表各顾妻子《赤璧之战》) ⑤思念(虽放流,眷顾楚国《屈原列传》)
⑥但、不过,表转折(顾吾念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反而、却(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⑧顾念、注意(不顾而唾《之战》)
2.小作文:赏析弦高、皇武子、孟明三人的外交辞令(任选一段) 要求:(1)自拟正题和副题。(2)300字左右。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