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建筑物垂直度控制
本工程各单体的垂直度控制采用“外控法”和“内控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校核控制。即建筑物外轮廓的垂直度控制由经纬仪在四角处以首层轴线为基准向上投测校核偏差。在控制内部轴线和墙柱垂直度时以激光经纬仪向上投测控制点,并利用线锤来校核建筑物的垂直度。一般每隔5层校核一次。
每层的墙柱垂直度控制由线锤和经纬仪校核完成。在结构施工完成后随即进行已完工程每层轴线垂直度偏差测量,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选择无风阴天的早晨或傍晚,对建筑物每二层用激光经纬仪进行一次垂直度测量,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加强边柱、边梁模板的轴线控制与加固,杜绝建筑外缘构件出现错台、跑模、涨模和轴线位移。
3.5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1、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本身应当牢固,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3、观测点上必须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墙身保持一定距离。 4、设置方法:
第 36 页 共 150 页
沉降观测方法
使用仪器:S2级水准仪和塔尺;
每次观测前必须对基准点进行复核,然后设站于建筑物侧,后视基准点,前视沉降观测点,得出观测数据,做好记录。每次观测必须由三人进行,一个观测,一个复核,一个跑尺。将得出的数据经过计算,得出本次沉降量。工程竣工前将沉降值绘制成沉降观测曲线。
沉降观测时间要求:
1、观测点设置完成后观测一次,作为原始数据; 2、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 3、装修期间每月观测一次; 4、竣工前观测一次;
5、做好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及观测记录,工程竣工前将沉降观测值绘成沉降观测曲线;
6、每次观测后如发现沉降异常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共同采取措施; 7、首次观测时,必须经过两个测回,以确保首次观测精度;
8、工程竣工交验前可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要求,设立永久性观测点。
第 37 页 共 150 页
第四节、 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施工要点:
1、开挖前应首先由测量人员进行放线,并用灰线实地撒出,经复核无误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2、开挖施工中应随时观测各构件(部位)开挖深度,严格控制,以防出现超挖现象。
3、基坑回填前先清除基底上的草皮、树根、砖块、石头等杂物;将基底整平,并夯实。
4、回填土质量要求
土料采用基坑中挖出的粘土,不含有机杂质,使用前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mm,施工时适当控制含水量。现场夯实密实度要求达到设计要求。素土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每层夯实遍数为纵横夯压3-4遍。打夯之前对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机依次打夯,均匀分布,不留间隙;素土中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mm;现场素土要预留3%左右的下沉高度;填土从最底处开始,由上向下整个宽度分层铺填夯实。
5、根据回填土方量,将部分土方堆置在现场,其余运至场外指定地点堆放。
第五节、 钢筋工程
1、原材料要求: a、工程中用到的钢筋有: Ⅰ级钢筋: Fy=270N/mm2 Ⅲ级钢筋: Fy=360N/mm2
第 38 页 共 150 页
b、钢筋属质量双控材料,钢筋原材料除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外,还需按要求做力学性能试验及可焊性试验,出厂质量合格证与力学性能报告两者均要齐全,若用到进口钢材,还应加做化学成份试验。钢筋的试验及检验结果应满足QB1499-91《混凝土工程用钢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于不合格的钢筋坚决予以清退,不得在本工程中使用。
2、钢筋的配制
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交底,并编制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及作业指导书,安排绑扎顺序、排放规则、及主要施工方法,明确质量及工期要求,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重点。
钢筋应严格按图纸施工,下料前详细阅读图纸及设计变更,钢筋料表应分出工程部位和具体位置,料表的检查由工地分管技术人员负责,钢筋在加工场制作成型后,挂料牌分类堆放,运送到现场前,下料人员应配合施工员分类交底。
3、钢筋的连接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钢筋的连接方式有2种: 梁钢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 纵向钢筋采用竖向电渣压力焊连接。
同一构件内有多根钢筋需要连接时,搭接钢筋数量在同截面内不得超过钢筋总量的50%(对于柱)或25%(对于梁),接头错开间距不小于45d。本工程竖向构件钢筋的接驳从楼板上500起开始。
简支梁及连续梁底筋不得在跨中L0/3(L0为净跨)范围内搭接,面筋不得在支座附近L0/3范围内搭接;悬臂梁净跨小于钢筋原材料长度,故不允许出现搭接接头。
第 39 页 共 150 页
板面筋在跨中处搭接,底筋在支座处搭接。 4、钢筋的锚固及节点构造: 锚固长度LaE见下表
砼标号 C40 C35 C30 b、框架柱
框架柱在变截面处钢筋按图纸示意1:6坡度弯折直通,若不能满足1:6坡度条件需重新插筋。各种预留、预埋管、洞如需穿越柱时,尽量避开柱筋,如无法避开,柱竖向筋按1:6坡度弯折绕洞。
c、梁筋
纵横梁相交时,框架梁梁底主筋放下排,同为框架梁时,短向框架梁主筋放下排,次梁与框架梁相交处,次梁梁面钢筋放于上排。
所有梁当梁宽b<350、h<700时采用两肢箍,b≥350、h<700采用四肢箍,箍筋应做135°弯勾,弯勾平直段不应小于10d。
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允许有钢筋接头。
当梁与柱边平时,梁的外侧砼保护层增大以使其钢筋置于柱钢筋内侧。 梁留洞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埋设钢管和加强筋,不得遗漏了进行剔凿。 d、 板筋:
板底筋锚入支座内并过支座中心线不少于5d,板面筋锚入支座内不少于35d。 双向板中,底筋平行于短边者置于下排,平行于长边者置于上排。板底与梁底相
第 40 页 共 150 页
Ⅰ级钢 29d 31d 34d Ⅲ级钢 34d 37d 4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