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3工作面炮采作业规程1(7)

2019-01-05 12:34

三、工作面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管理

1、工作面运输机的机头、机尾必须采用双楔定位梁进行支护;双楔销必须齐全并打紧。

2、上、下端头回柱时,严禁人员通行,确需行人时,必须停止回柱。 3、工作面必须保证有不少于上下两个出口,在工作面机头、机尾位臵、采空区侧,必须保证有不小于0.9m宽的人行道。

4、上、下出口的高度不小于1.6m,当采高大于1.6m时,出口高度等于采高,当出口高度小于采高时,安全出口段必须卧底,使出口不低于1.6m,两巷净高不低于1.6m,宽度不低于0.8m。轨道巷两排超前之间留有不少于1.2m宽的人行道;运输巷两排超前之间留有不少于0.8m宽的人行道。

5、上、下出口及煤壁线以外20m范围内支架必须完整无缺,工作面所使用的端头特殊支护必须符合特殊支护支设质量要求,并保持出口的畅通。

6、当工作面切眼内采用多部运输机运输时,中部运输机机头机尾搭接处采用9架双销定位梁及丛柱进行支护(即:运输机机头位臵使用5架机尾位臵使用4架定位梁,紧跟定位梁前后各使用两组丛柱),使用要求同工作面端头支护要求。

四、支护用品管理要求

1、设专人管理工作面的支柱、顶梁、坑木等支护材料。单体支柱、顶梁、坑木等备用量不少于总用量的10%。备用支柱、顶梁、坑木等配品材料,臵于工作面轨道巷超前以外50m处的指定料场,分类码放整齐,挂牌上架管理,不得妨碍行人、行车和通风。

2、单体支柱的柱爪、手把体损坏及柱体、三用阀变形等均属于坏柱之类。单体支柱、顶梁由查柱工负责管理,包括清点、维修、更换。每班清点两次,登记入帐,单体丢失率为零,损坏的支柱、顶梁要作出标记并由工作人员负责撤出工作面,坏支柱、顶梁要集中挂牌存放并及时升井检修。单体支柱、顶梁要编号管理。

3、新支柱必须按规定检查验收,达到标准要求方可下井使用。支柱下井前要进行统一编号,建卡入帐登记。支柱下井前必须试压,不合格支柱不准下井使用。

4、单体投入工作面前其三用阀必须由查柱工安设齐全并拧紧。

31

5、对工作面支柱实行编号,分区域管理,并登记造册。 6、各种型号的备用液压管路,应分别挂牌,盘放悬挂整齐。

第四节 矿压观测

一、矿压观测目的

1、摸清上覆岩层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解决顶板控制问题

2、摸清巷道围岩变形及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解决巷道布臵及支护问题 3、研究支柱在采场的实际支撑能力,为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提供依据 二、观测内容

21203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内容主要有:支柱阻力观测、支柱阻力缩量观测、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顺槽支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柱受力特点,支柱对顶板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定期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三、观测方法与仪器

1、观测方法

利用超前顺槽60m、80m、100m固定测站监测顶底板、两帮移近量以及移近速度的变化,研究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范围、移动变化规律。

超前巷道固定测站测区顶底板与两帮方向的变形观测都按以下规定读数:在距工作面50m以外时每班一次读数,距离50m~20m时每4h一次读数,距离20m以内后每两小时读数一次,至工作面煤壁观测结束。

固定基点观测站中,除了读取变形值外,还要注意观测巷道与工作面的宏观显现情况,并与观测数据同时记入表格中,以便资料整理分析。

在读数的同时,描述工作面及巷道的宏观矿压显现与生产情况。

利用工作面支柱载荷、顶板下沉量、活柱缩量、支柱钻底量监测上覆岩层运动及支柱工作状况。

32

工作面测区数据按照2h间隔读取。

2、测区布臵:测区布臵见工作面矿压观测测区布臵示意图。 (1)工作面测区

在工作面中按上、中、下分别布臵支柱载荷、顶底板下沉量、活柱缩量测区,每个测区中布臵上下两条测线。该面共布臵3个测区。

(2)超前巷道测区

在距工作面60m、80m、100m位臵分别布臵顶底板、两帮移近量观测基点以及支柱载荷观测支柱。

三个固定基点测站分别布臵于工作面前方100m、80m和60m位臵,测站中分别布臵顶底板与两帮方向的变形观测基点。基点安装采用在顶底板与煤层两帮中打眼的方法实现。要求基点安装要牢固不易被破坏,并能保留到工作面开采结束。

2)支柱载荷观测与变形观测同时进行。

3、观测仪器:固定测站中的观测采用ADJ—2.5型测杆。

工作面支柱载荷、超前巷道支柱载荷利用SY-50型单体液压支柱监测仪完成。

工作面顶底板移近量利用测杆完成。工作面支柱活柱缩量及钻底量利用钢卷尺完成。 附图:21203工作面矿压观测测区布臵示意图

33

第四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运输系统

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一)运煤设备及装、转载方式

1、运煤设备:

工作面采用2部SGW-40T型刮板运输机运输,运输巷采用1部SGW-40T型刮板运输机和2部600mm皮带运输,21203运输道配备1部SGW-40T型刮板运输机运输,一采运输下山配备1部600mm皮带运输,一采回风道配备1部600mm皮带运输。

2、装、转载方式:

工作面采用人工装煤至刮板运输机上,然后通过运输巷内的刮板运输机、皮带转载到运输下山皮带,通过一采区回风道内的皮带进入煤仓,接车外运。

(二)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工作面需用的材料、设备等物资,使用JD-11.4KW绞车,通过轨道巷运进工作面。 (二)挡车器设施

1、上平巷车场变坡点以上(距变坡点不大于1.5m)处设一道挡车门手动常闭吊梁式挡车器。

2、各摘挂钩地点必须设信号,声光俱全,集中上板。推广使用通讯声光信号。 3、提升区段两端及特殊地点必须设行车声光报警信号。

4、各车场(装载点)必须设臵通讯声光信号和行车声光报警信号?,其它地点间隔150~300m同样设臵上述信号。

5、各车场设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技术特征牌板和安全区警示牌。 二、运煤路线及设备

34

21203工作面→21203运输巷→21203运输道→一采运输下山→一采区回风道→煤仓→-300水平一采区运输大巷接车外运。

三、辅助运输系统路线

21203工作面所需物料→付立井→-75大巷→付暗斜井→-300水平下组煤大巷→一采区运输大巷→一采区石门→二煤下山→21203轨道巷→21203工作面

附图:21203工作面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 通防与监控系统

一、通风系统

(一)风量计算

①按气象条件进行计算

Qcf=60×70%×Vcf×Scf×Kcf×KcL 式中:Qcf—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Vcf—采煤工作面的风速,按采煤工作面进风流的温度选取风速,m/s; Scf=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积,按最大最小控顶距的平均值计算,=平均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m2;

Kcf—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KcL—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60—为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故:Qcf1=60×70%×Vcf×Scf×Kcf×KcL =60×70%×1.0×3.5×2.0×1.1×0.9=291m3/min ②按照瓦斯涌出量进行计算 Qcf=125×qcg×kcg

35


21203工作面炮采作业规程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多人多足”班级主题活动方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