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静力触探仪 相对密度仪、土壤贯入仪 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 打点机或划线机 冷弯冲头 3 钢材检测仪 冲击和硬度试验机 针入度、延度仪 软化点测定仪 4 不透水仪 柔弯器、测厚仪 拉力机 低温试验箱 抗折试验机 5 抗压试验机 电子天平、流动度测定仪 6 抗压试样制备平台 10T 电动/ YTH-1 数显DJ型 JBS-500/ HR-150B SYD-2806E STD-III QSX-07 XG031A TYE-6 TYE-370 NLD-2 10 10 10 10 10 10 10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套 水泥检测实训项目设备 墙体料测验实训室 防水材料检测实训项目设备 钢材检测实训项目设备 LZY-50A/SY-2B 10 10 10 10 4 4 4 4 10 4 12.2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模拟实训室
功能:主要满足本专业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对房屋建筑构造组成、施工方案编制、土石方与地基基础工程、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屋面工程、钢结构工程等实训教学需求,并为其他相关专业教学服务,达到生产性教学和对外服务的标准。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模拟实训室主要设备装备标准(按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实训模拟系统 单元 基本功能 系统平台构架为三层B/S 结构,系统提供三种角色: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系统管理员对教师进行授权和对系统进行维护,对参与试验的教师进行授权,使教师能顺利的进入系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课件和实验进行管理,完成试验任务的布置和有关试验学生的授权,同时还能在系统中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能方便教师与学生的在线咨询和问题解答;学生能在系统中完成相关的试验任务,提交试验报告,对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在系统中同教师进行交流 利用主体工程三维模拟软件,将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别对建筑构件进行分解和组装,在分解的过程中能显示建筑构件的名称,使得学生能非常直观地掌握某一构件在结构中的位置,取得感性认识。同时,根据建筑结构的划分,能按照不同的部位提供各种构件的第 11 页 共 15 页
系统系统平台 平台 土木工程模拟实验构件认知
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单 元 施工工艺 三维模型,使学生能全方位察看建筑构件,让学生了解各种构件的受力特点和具体的使用条件 通过动画、录像等形式进行施工工艺的教学,将原先静态的施工技术教学转变成动态的影像。同时能够将每位老师的教学资源储备进行充分利用,资源共享 学生只要输入有关梁的几何尺寸、荷载、混凝土标号和钢筋型号,仿真软件能进行及时计算,并能显示梁的裂缝的发展状态和挠度的变化,显示各种应力应变图形,同时还能提示梁的破坏状态。最终的实验曲线能保存,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和完成实验报告 提供金属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正应力试验以及弹性模量的测定试验。这些虚拟试验,提供了从试验设备操作、试验各步骤的操作,试验结果分析等各个过程 提供水泥和混凝土的试验步骤演示。通过动画和录像的结合,让学生掌握真实的水泥和混凝土的实验步骤 以相关施工及结构规范为依据,提供大量的计算参数用表,计算方便准确,计算书详细;同时提供脚手架、模板工程、塔吊基础、结构吊装、降排水以及基坑方案模型和强大的绘图功能,并且可以将计算书和绘制的详图直接插入到方案中,形成完整WORD格式的施工专项方案 混凝土梁弯曲实验 工程力学实验 建筑材料模拟实验 建筑施工安全安全计算、计算冬期施工计算及临单 元 时用电方案设计 用于大模板、组合模板、胶合板和木模板的墙、梁、柱、楼板的设计、布置及计算,能够完成各种模板的配板设计、支撑系统计算、配板详图、统计用表及提供丰富的节点构造详图。可建立圆锥、棱锥、球体、多立柱等多种实体及其组合形式的脚手架三维模型,生成脚手架立面模板设计、施工图、脚手架施工图和节点详图;准确统计出立杆、大小横杆及各种扣件脚手架设现场的重量和数量,并生成用量统计表;可进行落地式脚手架、型钢悬挑脚计及结构设计手架带联梁、钢管悬挑脚手架、悬挑架阳角型钢、落地式卸料平台、悬计算和钢单元 挑式卸料平台、梁模板支架、落地式楼板模板支架、满堂楼板模板支架筋下料 等脚手架形式的规范计算;同时提供复杂扣件架支撑、碗扣脚手架结构、悬挑脚手架结构等复杂类型计算;并提供多种脚手架施工方案模板。可以迅速的完成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等专项方案计算工作,软件里面提供专业的图标,模块绘制、方便快捷 深基坑支护三维整体分析、基岩土坑单元分工程析及超级单 土钉支护元 设计和地基处理、降排水计算 采用真三维空间有限元算法,对支撑、支护构件及土进行协同作用空间分析。空间结构体系可由双排桩、排桩、地连墙、SMW工法桩加内支撑、锚杆、支撑立柱所组成。构件材料可为砼或钢或组合材料,截面型式丰富多样,并可自定义材料和截面。充分考虑了拆换撑过程中对支护结构内力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计算书详细,三维动画显示支护结构变形。各工况内力图、地质剖面图、支护结构平面图、节点大样图、桩墙和梁的配筋详图及剖面图。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规范》(GB50007-2002)依据用户输入的各项参数自动计算各种地基处理方法是否满足要求,生成图文并茂的计算书。基坑涌水量计算、降水井数量计算、过滤器长度计算、水位降深计算均可顺利完成
第 12 页 共 15 页
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3 建筑工程测绘实训室 功能:主要满足本专业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对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抄平、变形观测等工作,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的能力。并为其他相关专业教学服务,达到生产性教学和对外服务的标准。
测绘实训室主要设备装备标准 (按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基本配置 数单位 量 台 用途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水准仪 有效孔径 42mm 10 视场角 1°26' 最短视距 ≤2M 1 望远镜放大倍率 10 25.9x 物镜有效孔径 φ36mm 光学经纬仪 度盘最小分划值 1° 分划尺最小分划 1' 放大倍率:30× 10 成像:正像 电子经纬仪 视场角:1°30′(包含脚架) 最短视距:1.3m GPS 全站仪 10 测角精度2〞 测10 距精度:2mm+2ppm 台 测量实训项目设备 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调试训练、建筑施工测量基本训练的教学需求,并为其他相关专业教学服务 台 台 台
12.4工程过程管理实训室
功能:为了满足本专业有关课程案例教学对施工技术资料组卷和归档的教学要求,满足本专业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资料管理等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教学系统,增强课程内容的直观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具备相关业务岗位基本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为综合训练和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第 13 页 共 15 页
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过程管理实训室主要设备装备标准 (按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实训模拟系统 单元 基本功能 系统平台构架为三层B/S 结构,提供三种角色: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系统管理员对教师进行授权和对系统进行维护,对参与试验的教师进行授权,使教师能顺利的进入系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课件和系统系统平台 实验进行管理,完成试验任务的布置和有关试验学生的授权,同时还能平台 在系统中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能方便教师与学生的在线咨询和问题解答;学生能在系统中完成相关的试验任务,提交试验报告,对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在系统中同教师进行交流 系统根据建设部颁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房地产开项目可研发项目经济评价案例分析》进行编制,同时融合发改委、建设部联合制分析 定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将与学校教学相关的有关表格融入到系统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招投标过程,对整个招投标招投标管过程进行模拟管理。登录系统的学生能分组模拟招标和投标的过程,以理 不同的角色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的过程老师可以进行动态的监控 提供绘图和建模功能,能利用软件进行建模,并能网上提交给教师评阅,施工组织同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在系统中检查学生的作业并给出成绩,减少设计 以往图版绘图的工作量,同时培养学生使用现代管理工具的能力 工程依据 FIDIC 条款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从合同的起草、审核、过程执行、控制、资金付款、归档备案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管理,全过程的记合同管理 管理 录合同的执行情况,能及时发现合同的履约偏差。录入各类合同基本信息后,系统汇总生成合同信息的各类统计报表 依据新版《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程》,软件提供快捷、方便的智建筑工程能输入方式,可完成施工所需的各种资料图表并自动进行评定、计算。资料、施工软件内置目前最新的施工技术交底资料模版,内嵌丰富详实的工程资料技术交底、实例,全套表格让学生了解资料制作的具体内容,在编制资料过程中可施工现场直接使用。软件具有完善的施工技术资料数据统计及管理功能,实现了安全资料 从原始数据录入到信息检索、汇总、维护一体化管理 借用直观的沙盘教具让项目负责人与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在项目执行与项目管理开采过程当中懂得人才开发、沟通管理、决策能力、更好的创新理解项沙盘 目运作流程的沙盘模拟形式 13.【说明】 本方案编制说明
1.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依据
(1)本方案依据教育部关于高职教学计划编写的原则意见并结合本专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编写;
(2)本方案是根据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标准开发的。 2.本方案的特点
第 14 页 共 15 页
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编制理念以满足企业“用户”需求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观念以肩负起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使命观、确立了学生质量好坏由“用户”决定的质量观和重视学生“做人”能力的培养的素质观;
(2)体现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的本质特征;模式功能满足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缩短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
(3)突出了 “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4)课程开发是以实际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融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来开发的;
(5)突出了在学校和企业进行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突出个性培养;
(6)加强了在企业进行职业特长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
(7)构建“4个体系”,实现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技术技能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8)本方案基本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高职特色,体现职教优势,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3.编制人员组成
本方案由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专业教师共同编制,执笔人李建国。
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