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要方法,它决定着课题研究能否如期获取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质量的高低。
二、出版学研究的哲学方法
?要坚持在出版学科研中全面地探讨问题。 ?要求在出版学科研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在出版学研究中应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出版学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
?空白填补法 旧题新作法 零说系统法 小题大做法
四、出版科研论证材料的获取方法
?调查方法 观察方法 统计方法 ?出版科研论证材料的获取途径
1.学术期刊:《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出版经济》、《编辑学报》、《编辑学刊》、《编辑之友》、《科技与出版》、《出版工作》(人大书报资料社)、《中国编辑研究》、《出版科学》、《出版广角》、《少儿出版》、《大学出版》、《电子出版》、《印刷工程》
2.报纸:《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新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文化报》、《新闻信息报》、《河南新闻出版报》等
3.图书: 教材、专著、论文集、工具书(如《中国出版年鉴》、《中国图书年鉴》、《中国期刊年鉴》等年鉴) 4.内部统计资料
五、出版科研课题的综合论证方法
?分析归纳法(也称定性分析法)系统分析法 比较研究法 定量分析法
11
本章思考与练习
?什么是出版?它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出版活动的开展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概述出版物的基本类型与结构。
?什么是出版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为什么说出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
?谈谈你对出版学理论与出版实践这两者关系的认识。
?出版学的相关学科有哪几门?这些学科与出版学有何联系与区别? ?出版学的分支学科有哪几类?
?在出版学科研活动中应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
第二章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
内容要点:本章简要描述了我国出版业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并对构成我国出版系统的各种类型的出版机构的类型、性质、作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还探讨了我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问题。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出版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把握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熟悉我国现代出版系统的构成情况,掌握各类出版机构的性质及其在出版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了解我国出版业宏观管理的内容与机制关键术语
槐市:指公元4年,长安太学近旁出现的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场。因为座落在繁盛秀丽的槐树林中无墙屋,故称为“槐市”。每逢初一、十五,太学生多会于槐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籍,笙磐乐器,相与买卖,雍容揖让,或议论槐下”。槐市兴于西汉末期,更始元年(23)年王莽政权崩溃,在战乱中太学解散,槐市随之消失。我们称槐市为我国最早的图书贸易市场。
书肆:指出现于东西汉交替之际的图书摊。杨雄在其所著《法言·吾子》中说,“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最早提书肆这一名词。
佣书:在我国初唐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传播、销售完全靠人工抄写复制。替他人抄写复制书籍而获取一定佣金的活动,称“佣书”。据古籍记载,初具规模的佣书活动,是从西汉开始的,东汉有了更大发展。
雕版印刷:公元6世纪出现的一种印刷术,以木版刻字印刷,一个雕版可以重复使用。
活字印刷:北宋庆历年间由毕升发明的一种印刷术,即用胶泥刻字,用火烧使其坚硬,再将松脂蜡加热熔化,将泥活字粘成一个印版印书,印完再用火烧熔化松脂蜡拆版,其泥活字分类存放,下次排版时再用。
12
按需印刷: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 简称POD),是建立在数字式信息远距离传输和高密度存储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将数字化图书直接印制成印刷文本的技术。其操作过程是将图书内容数字化后,利用电子文件在专门的激光打印机上高速印制书页,并用专用计算机完成折页、配页、装订等工序。电子书:又称e-book,即专用硬件阅读器,是一种储存有图书数字化信息与相应检索软件的专用阅读设备。它不仅便于携带,利于操作查看,而且体积小,价格便宜,而且能够与网络相连接使用。
宏观调控机制:以政府职能部门为调控主体,从整体上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调节和控制的各种措施和制度的有机结合。
新华书店管理店:新华书店按职能划分的一种类型,指只担负对下级书店的人、财、物管理,不直接承担销售任务的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发货店:新华书店按职能划分的一种类型,指担负图书进发、调剂、储运任务,并且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销货店:新华书店按职能划分的一种类型,指直接担负图书销售任务,并且独立进行经济核算的新华书店,这是新华书店的基层单位。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我国对外书刊发行机构之一,该公司1981年由国家科委领导,主要负责图书进口,同时担任部分报刊等的出口任务,侧重于高校学报及在我国召开的世界性的学术会议录的出口。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我国对外书刊发行机构之一,于1978年以国际书店为基础扩建而成的。它属文化部领导,主要负责除高校学报及世界性学术会议录以外的所有图书、期刊、报纸的对外发行,同时开展手工织品、字画、羽毛制品等艺术品的对外贸易出口业务。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我国对外书刊发行机构之一,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于1981年创建,直属新闻出版总署领导。主要经营我国出版系统所需的技术引进项目及印刷设备、器材的出口。
出版业管理:指与出版活动有关的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构成出版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实现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管理活动的五个基本要素,即: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职能。
出版业宏观管理: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全国出版业的各个组成部分统一进行的、系统而全面的管理。它是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出版业的宏观运行所进行的间接调控。管理的主体是政府的职能部门,管理的客体是一国范围内的整个出版活动,管理的方式方法是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
13
出版业中观管理:指出版系统内的各种行业组织对构成出版活动的各个子系统所进行的分类协调与管理。此一层次的管理主要是对出版业各行业内经营者之间经营活动与经济关系进行协调。管理的主体是出版系统内的各种行业组织,管理对象(客体)是由行业内的各个经营者构成的行业子系统,管理方式方法是通过行规行约的制定与推行,对子系统的经营者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与规范。产业发展导向:通过规划制定、政策推广、资源配臵等方式,对出版发展方向进行引导,以指挥各类出版业经营者按照其所引导的方向运作。此类管理内容依导向方式分,又有规划导向,政策导向、资源导向三种类型。 市场培育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培育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制定与完善市场法规、强化市场的日常监管的各种管理行为。物管理,不直接承担销售任务的新华书店。
第一节 我国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手工抄写出版时期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从西汉末年到隋大业年
间(公元605~618)雕版印刷出现】
?出版业的起源
1.出版业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其主要观点有四种。 1)书籍的出现即意味着出版活动的产生,因为编辑活动是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出版起源应从孔子编“六艺”算起。
2)出版起源要以雕版印刷的出现为标志,因为只有到此时才真正有了“?版”的概念。
(3)机械化印刷的出现才能实现大量复制、公之于众的要求,所以出版起源要以此为标志。
(4)出版起源应以图书贸易活动的出现为标志。
2.关于图书贸易活动出现的两则史料
(1)关于槐市的记载。
《三辅黄图》载:公元四年,王莽扩建太学,“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出物及经书传记、笙罄乐器,相予买卖,雍容揖让,或议论槐下。”? (2)关于书肆的记载。
杨雄《法言。吾子》载:“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 ?造纸术的发明为出版业的早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手工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的成就与特点
【从雕版印刷出现的公元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机械化印刷厂在我国建立】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14
我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不迟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1.开创了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技术;
2.大大地加快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普及; 3.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1.开创了用活字拼排制版的思路,为近现代铅字排印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缩短了印版制作时间,提高了出版物的生产效率; 3.使世界出版业逐步进入了机械印刷的新发展时期 ?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图书的生产以制版印刷为主,与手工抄写时期相比,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2.出现了专门的出版机构,包括官方出版机构、私人出版机构及商业出版机构;
3.图书流通有了较大发展,流通已开始与生产分离,流通的范围非常广泛,并出现了版权贸易。
三、机械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
?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与译书机构的设立。
△最早将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的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马礼逊。 △ 1815年雕刻印行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中文期刊(月刊)。
△ 1819年印成第一部铅活字中文书籍《新旧约圣经》。
在西方印刷术传入的初始阶段,我国出版业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1.出版机构以外国教会与传教士来华创办的各种传教布道兼译书的机构为主体;
2.已开始普遍采用西方印刷术生产出版物;
3.出版物生产形式发生了改变,除图书之外,还出现了期刊、报纸; 4.出版内容以传播宗教及西方的学术文化科技知识为主。 ?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兴起
此期著名的出版机构主要有:
1897年由夏瑞芳等四人合资创办的商务印书馆,1912年由陆费逵创办的中华书局。我国政府对此类出版机构的评价是:“此类出版机构为整理、出版中国古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做出了贡献,对我国早期的民主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在为读者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民族出版业的初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民族出版业取代教会的译书机构逐步在中国出版业中取得主导地位。据资料统计,民国初期,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的经营额,就占全国书业总营业额的半数以上。
2.此时的出版机构大多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讲求经济效益。 3.出版内容以教科书、古籍工具书及西方科技学术图书为主。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