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3)

2019-01-10 12:02

轻度HIE患儿应小量试喂,足月儿每次15~20mL,如无呕吐每天每次增加10~15mL,早产儿采取喂养前先进行抚触(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每次15分钟)和非营养性吸吮(让早产儿吸无孔奶嘴,每次10分钟)然后再予微量喂养,每2小时1次,疗程10天,抚触和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早产儿食欲增强,体重增长较快,有利于病情恢复。对中重度HIE患儿吸吮、吞咽能力较差的以胃管鼻饲方法喂养,每次鼻饲前应抽吸残余奶,观察胃内排空情况决定喂奶量,同时避免残余奶的吸入。喂奶后患儿应右侧位,头向一侧,避免呕吐时呕吐物吸人气管或反流引起窒息。另要注意不宜过早喂高浓度配方奶,避免发生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3.用药指导 应用甘露醇时,用药前要检査药液是否有结晶,若药液有结晶应加热使结晶溶解后方可使用,静脉滴注不要滑到血管外,不能与其他药物混用,应在30分钟内快速滴人。

4.疾病指导

(1)告知家长合理氧疗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给予氧疗,纠正新生儿缺氧,HIE患儿因窒息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症状,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合理的给氧是纠正HIE的重要措施。吸氧浓度的掌握对纠正缺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根据病情变化调节氧流量和氧浓度。轻度HIE可面罩、头罩给氧,重度HIE患者可考虑气管插管及机械辅助通气。吸人氧必须经过湿化,以免刺激呼吸道黏膜。另外要防止给氧过度引起氧中毒的损害,如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等。

(2)指导家长注意保暖,HIE患儿由于神经系统损伤较重,生活能力更差,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亦不健全,更易并发硬肿症,应注意保暖,防止热量散失,恢复体温对降低新生儿氧耗量,改善周围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指导家长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HIE常引起抽搐,抽搐可增加脑细胞的耗氧量,加重脑缺氧及脑损伤。应密切观察有无抽搐的先兆,如眼球强直性偏斜或烦躁、尖叫、上下肢屈曲性一次或多次同步性抽动等。出现抽搐先兆时,应及时给镇静剂。严格观察患儿意识的改变,若出现意识障碍加重,伴瞳孔大小变化、呼吸不规则、前囟隆起等,判明为颅内压增高,提示病情加重,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轻脑水肿,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4)指导家长每1~2小时改变新生儿体位,以维持充足换气,引流气道分泌物,注意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保持脐部、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加强口腔护理。

(5)室内保持安静,患儿绝对静卧,尽量减少搬动,尤其是头部,以免加重脑组织受损及出血。为减轻脑水肿及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可将患儿头部稍抬高,并右侧卧位。

四、出院健康指导

1.讲解早期康复指导意义,康复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并且贵在坚持。向家长讲解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早期康复干预方面的知识:0~2岁小儿的脑处于快速发育的灵敏期,可塑性极强,因此可给予如新生儿抚触、各种感知刺激、穴位按摩及各种动作训练;出生28天后每月用高压氧舱进行治疗,5天为1疔程,每月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以促进患儿的恢复并减轻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

2.对疑有功能障碍者,将其肢体固定于功能位。

3.根据婴儿情况,给予合理喂养,宜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奶量,保证热能供给。 第七节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neolnatal scleredema)系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由受寒引起者称新生儿寒冷损伤。

一、病因

1.早产儿和保温不足。

2.某些疾病 严重感染、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 3.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临床表现

一般发生在出生后一周内,以寒冷季节或(和)早产儿多见,夏季发病大多由严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其主要表现为:

1.低体温 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小于37℃。

2.硬肿 常成对称分布,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向家长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家长的疑虑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 对有吞咽吸吮能力者,给予母乳,指导其喂养姿势,给患儿抚触。不能吸吮者应将母乳挤出,用滴管或小勺喂养。对无吞咽能力者,使用鼻饲喂养,协助母亲将乳汁挤在小杯内,用无菌注射器缓慢注人胃内。出箱后对喂奶易发生青紫的患儿,可于喂奶前后吸氧数分钟,注意观察患儿胃内宿奶及觅食情况,喂奶后患儿右侧卧位,避免呕吐。

重症者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正确记录液体出入量,重症伴有尿少、无尿或明显心肾功能损伤者,应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和速度,控制在2 ml/(kg·h)。

3.用药指导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

(2)抗生素的应用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3)中药:以温阳祛寒、活血化瘀为主,可静脉滴注丹参、红花、附子注射液,或用川芎、红花注射液,或复方桃红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每日2次。

4.疾病指导

(1)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①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60℃,体温可较快上升至正常。②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1℃,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高保暖床的温度,当体温达3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35℃左右。为减少辐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小帽保暖。③复温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方法。④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人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⑤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2)指导家长积极复温,消除硬肿,可采用母亲怀抱、热水袋、电热毯等保暖复温,要注意温度,防止烫伤。

(3)告知在复温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体温、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指导家长做好皮肤护理,对硬肿处的皮肤用右手拇指由内向外、由轻到重做环形按摩,2次/日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擦洗臀部后涂以鱼肝油保护,同时观察皮肤有无花纹、黄染、出血点、皮疹,脐周有无红肿、脐窝有无血性或脓性分泌物颈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有无糜烂、破溃等,并涂滑石粉保持干燥。

(5)指导家属预防感染,经常更换患儿体位,防止体位性水肿和坠积性肺炎。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每日沐浴一次,加强口腔、皮肤、脐部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脐带未脱落者可用0.5%碘伏和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给柔软床垫,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患儿所用滴管、毛巾、尿布专人专用,定期消毒。

四、出院健康指导

1.向家长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病知识,指导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暖及合理喂养,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积极预防,降低发病率或使硬肿控制在较小范围,提高治愈率。

2.鼓励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注意奶瓶奶具的消毒。

3.指导家长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勤换尿裤,定时开窗通风,预防感染。 第八节 如何预防呛奶 如何预防呛奶?

1.喂奶时间适当,避免在宝宝哭闹时或者很饿时才会喂奶,宝宝吃太急容易呛;吃饱了不可避免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

2.姿势体位正确 母乳喂养宝宝应斜躺在妈妈怀里(上半身呈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时更不能平躺,应取斜坡位,奶汁充满整个奶嘴,防止宝宝吸入空气。

3.控制速度 妈妈泌乳过快,奶水量过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养者,奶嘴孔不能太大,倒过来时奶水应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

4.注意观察 妈妈的乳房不能堵住宝宝的鼻孔,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宝宝面色,若宝宝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发青,应立即停止喂奶,对发生过抢奶的小孩、早产儿更应该严密观察,或请医生指导喂哺。

5.排出胃内气体 喂完奶后将宝宝直立抱在肩头,轻拍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最好听到气体嗝出的声音,在放置床上,床头宜抬高15度,右侧卧位30分钟,再平卧。如果大量吐奶,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1).迅速将宝宝脸偏向一侧或侧卧,以免将奶汁吸入气道内。

2).用手帕缠住手指,伸入口腔直至咽部,将奶汁快速清理出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气时再次将吐出的奶汁吸入气道。

3).宝宝憋气或面色变青紫时,表示呕吐物可能已经进入气道内,用手拍打宝宝背部或马上刺激足底,使其因疼痛而哭或咳嗽,有利于将气管内奶汁咳出,加大呼吸。宝宝应同时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 第九节 感染性腹泻

全身或肠道局部感染,均可造成小婴儿腹泻,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你稀水样便多见,无腥臭味,患病时

除腹泻外,还可伴有呕吐、发热,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脱水症状。

1.千万不要禁食,吃母乳的宝宝要继续喂哺,只要他想吃就可以喂,吃配方奶的每次奶量可根据宝宝的需要供给。

2.保证液体摄入量,避免脱水,继续喂养,保证基本液体摄入量,同时对不伴呕吐或无严重呕吐的小儿,通过给予口服补液盐补充额外丢失的水分,避免脱水的发生,对于新生儿口服补液盐,要适当控制用量,如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就诊。

3.不要滥用抗生素,遵医嘱用药,要切忌自行使用抗生素。

4.对症处理,重点为保证液体摄入量,避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发热患儿注意控制体温,适量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促进消化功能恢复;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前囟张力、尿量等。

5.家长应仔细观察大便性质、颜色、次数和量,将大便异常部分留做标本,查找腹泻原因。

6.保持口腔清洁;注意腹部保暖。

7.注意臀部皮肤处理,防止红臀,尿布应洗净消毒,晒干再用。 8.喂奶前、换尿布前后要洗手。 9.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节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预防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口周发绀、口吐白沫、呼吸困难、少哭拒奶等)为特征。由于新生儿呼吸器官和功能不成熟,如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

预防新生儿肺炎关键做好以下几点: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一般早晚各一次,每次15--30钟。

2.合理喂养,少量多餐,补充水分,喂养时要耐心。

3.家庭人员接触新生儿应认真洗手,以防将病原体传给新生儿患病。

4.少去公共场所,尽量减少亲戚朋友的探视,尤其是患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宜接触新生儿。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腾飞吧,实验小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