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 1 清理渣土 5.2、现场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部邻导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组成,项目部下设技术部、质检部、工程安全部、预算计划、财务、材料、计量试验、机械设备等部门、下设机组。 组织机构关系图
长螺旋钻成孔泵压混凝土 长螺旋钻成孔泵压混凝土 后插钢筋笼灌注桩 项目经理 项目副经理 项目总工 施工组 质检组 安全组 技术组 材料组 桩基组
16
第六章 工程材料进场计划及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和施工图预算的材料编制工程材料需用量计划,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确保材料供应厂家,批量进货并及时对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复验。
根据工程桩施工特点,每天每班随机取样一次,每次做试块1组(每组3块;且试块应注明砼强度等级、成型日期及代表桩号)。
第七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7.1 工程质量标准及承诺保证
本工程的质量标准为合格。
7.1.1、执行国家、省、市现行的建设工程施工及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施工技术标准、程序,以及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建设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等。
7.1.2、施工前应对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7.1.3、施工过程中应对成孔、混凝土灌注、钢筋笼制作安装等进行全过程检查。 7.1.4、施工结束后检查混凝土强度、桩体质量及其承载力。 7.1.5、主控项目施工质量应满足下表
主控项目施工质量
7.1.6、一般项目施工质量应满足下表
一般项目施工质量
项目 序号 1 2 内容 钢筋笼主筋间距 钢筋长度 主 控 项 目 3 桩位 4 5 6 7 孔深 混凝土强度 桩身质量(工程桩) 承载力(工程桩)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10mm ±50mm 支护桩延基坑侧壁方向100mm,垂直基坑侧壁方向150mm;工程桩满足GB50202表5.1.4中干成孔灌注桩要求 0,+300mm 满足设计要求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满足设计要求 17
检查方法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和全站仪量测 测钻杆 查验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7.2 质量保证措施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更是企业的灵魂。我单位将依靠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凭借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实行科学、全面、
项目 序号 1 2 内容 钢筋笼箍筋间距 钢筋笼直径 钢筋笼安装深度 桩径 垂直度 桩顶标高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20mm ±10mm ±100mm 0,+50mm 不大于1% +30mm,-20mm ±20mm 220—260mm 1.0—1.3 检查方法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经纬仪/钻机水平尺 用水准仪测量 用钢尺量 用坍落度仪量测 检查每根桩的实灌量 一 般 项 目 3 4 5 6 7 8 9 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充盈系数 规范化的过程质量管理,确保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7.2.1 质量保证体系
7.2.1.1 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主体,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根本保证,其设置的合理、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质保体系能否顺利运转。
鉴于本工程的特点,我单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以往承建同类工程的管理经验,按照企业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7.2.3 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保证措施 7.2.3.1 材料进场检验程序
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最基本元素,原材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产品的外观形象和内在质量,我单位将按下图所示流程重点加强对原材料的进货检验。 7.2.3.2 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控制措施
1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现场所需的材料均由材料部门统一采购,对本工程所需采购的物资,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采购物资必须在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范围内采购,如所需材料在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范围内不能满足,就要进行对其他厂家的评审,合格后再进行采购。物质采购遵循在诸多厂家中优中选优,执行首选名牌产品的采购原则。
2 本工程没有工程设备,但是施工设备是保障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本工程大多
18
设备是我公司自有设备。为了控制设备的进场质量和使用过程中的正常运转,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如下:
施工设备进场前,首先进行检修和试运转,确保正常后才可进入现场;设备必须有定期检修保养制度,并登记台账;设备易损配件应在现场有备用,防止故障影响施工;所有型号的设备必须有备用设备在场外,一旦发生故障必须马上能调派到场。 7.2.4 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1、润滑砼输送管:钻孔前用1∶1水泥砂浆润滑砼输送管及钻杆内壁。
2、钻机就位:钻头对准桩位,成桩偏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并保证钻机钻架垂直度偏差在1%以内。
3、钻进:根据施工图纸和地质资料,制定可行的进尺、速度,不断地观察各种变化,掌握好钻进深度,控制电机的电流,注意钻杆的倾斜度,若发生斜孔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钻机下钻的速度及钻进过程中的地质情况应做好记录,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4、终孔:在钻至设计桩底标高后,经监理和质检员双方复核无误后,可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5、灌注成桩:采用管内泵压工艺,钻杆提升与灌注同时进行。钻杆提升档位与砼输送速度同步,并使钻头保持在砼内1.0米以上(即钻杆内始终保持砼高度大于1.5米),防止提空,保证砼浇注质量,充盈系数控制在1.10以上。
6、当混凝土灌注完毕时,用吊车垂直起吊钢筋笼,人工辅助吊车作业利用钢筋笼的自重缓缓将钢筋笼插入桩孔里。同时控制好钢筋笼标高。 7.3、灌注桩质量检验
7.3.1、地基处理工程的验收检验应在分析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基处理设计及地基处理设计资料,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等后,根据地基处理的目的,制定检验方案,选择检验方法。当采用一种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时,应当采用其他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7.3.2、检验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建筑物的重要性以及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可靠性确定,并满足处理地基的评价要求。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检验数量,检验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措施。对重要部位,应增加检验数量。
19
7.3.3、验收检验的抽捡位置应按下列要求综合确定: 1、抽检点宜随机、均匀和有代表性分布; 2、设计人员认为重要的部位;
3、局部岩土特性复杂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部位; 4、施工出现异常的部位。
7.3.4、工程验收承载力检验时,静荷载实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7.3.5、换填垫层和压实地基的静荷载实验的压板面积不应小于1.0m2;强夯地基或强夯置换地基静荷载实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于2.0m2。
第八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8.1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8.1.1、安全管理及措施
建立各部门和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责明确,制定责任制、考核办法,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层层有人负责,做到齐抓共管,并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进场全体职工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手册”;工人变换工种,须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技术教育,并记录入卡。工人须熟悉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本工种操作技能。
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采用“三项五线制”,电缆采用五芯绝缘电缆,暗埋于地下;施工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三级保护方案。
进场全体职工按规定色标配戴好安全帽。 (2)、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机具管理:大中型机械设备,按施工布置图定点安放,必须定机定人,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每台机具设备必须挂安全操作牌。
现场管理: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符合建设部发布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8.1.8 各施工工序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安全交底。
2 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各级管理组织设立专职质量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对安全关键部位进行经常性检查。
3 加强机械维护、检修、保养,机电设备由专人操作。
4 严格用电管理,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
20
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漏电保护器,场地电缆应架空,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
5 做好防雨、防雷和防洪措施工作,现场工人作业需戴安全帽。 6 严禁酒后操作机械和上岗工作。
7 混凝土灌注完后的空桩孔位,要及时回填压实。
2014年3月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