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应错接,相对错距不小于2m 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规格符合设用小锤巧击全部扣件 扣件 计要求,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规格与轨型配套,数量齐全,数量齐全,浮离不用塞尺检查,用小锤敲浮离不大于2mm;混凝土轨大于2mm 击 道钉 枕螺栓,压板紧固齐全,浮离不大于2mm 轨枕 轨枕间距符合设计,误差±50mm —— 间距 道砟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轨底与轨枕间隙目测,锤击,脚踩有松捣固 大于2mm者为吊板) 动者为空板,吊板 路基 无严重塌坡,地鼓,沉降现象 —— 道砟材质和颗粒度符合标准。道砟厚度:井下不坡度较大的绞车道铺小于100mm(个别底板突出处不小于50mm),地设有困难时可 采用固面不 小于 150mm; 定道床和其他措施;新道床 道床整洁,道砟不埋没轨枕面(使用插爪式人车建和大修线路的道砟的斜井绞车道木枕必须露出1/3),无积水,淤泥,应埋没轨枕2/3 地面无杂草 排水畅通,水面低于路基,水沟 井底车场及行人巷道水沟盖—— —— 板应齐全,牢固 数量齐全,转动灵活,钢丝托绳轮 —— —— 绳不磨钢轨、轨枕及扣件 注:有“*”符号的是主要检查项目。
八、煤矿窄轨道岔质量标准
序号 1 检查项目 轨距* 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 按标准加宽后+3mm;辙叉前后轨距偏差(+3,0) 备注 尖轨前端量一处,尖轨根部量二处,曲连接轨中部量一处,道岔后量二处 尖轨前端量一处,直,曲,连接轨中部各量一处,道岔后部量二处 直线检查三点,曲线查二点 共检查三点,道岔前后及中间各一点(用单丝细尼龙线,规定饶度2mm) —— —— —— 检查所有轨缝 —— —— 心轨在顶面宽35mm处时,翼轨量喉部 用塞尺检查全部滑板床 用卡尺,卡钳检查 用小锤敲击,塞尺检查 —— 用塞尺检查 —— —— —— —— —— 2 水平* 偏差不大于5mm 直线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1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2m;用2m弦量相邻两点正矢差不大于3mm 目视平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 3 方向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轨面前后高低 接头平整度* 轨面及内侧错差不大于2mm 尖轨* 开程 轨缝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2mm,无跳动,尖轨损伤长度不超过100mm,在尖轨顶面宽20mm处与基本轨高低不大于2mm 尖轨开程为80mm-------110mm 尖轨根部不大于8mm,其他同线路部分的要求相同 心轨和护轨600mm间距为572mm,偏差+2mm;900mm间距为工作边间距* 872mm,偏差+2mm 护轨 辙叉 滑床板 基本轨与连接轨 轨撑 扣件 道钉 轨枕质量 轨枕间距 捣固 转辙器 道床 零件齐全,安装牢固,无松动失效现象;心轨尖端与护轨工作边中心相对(垂直)偏心差为±50mm 心轨,翼轨垂直磨损不超过7mm,铆钉无松动,焊缝无裂纹 应与尖轨底面贴合,其间隙不超过2mm 垂直磨损不大于7mm 用与基本轨密贴,间隙不大于1mm,数量齐全,无松动现象 鱼尾板,螺栓,弹簧垫和轨型配套,数量齐全,紧固有效 规格符合标准,数量齐全,浮离不大于2mm 规格符合标准,无失效现象 按设计要求不止,偏差为±50mm 捣固坚实,无空板,吊板 拉杆零件齐全,连接牢固,动作灵活可靠 道床整洁,道渣不埋没轨面,地面无杂草 注:有“*”符号的是主要检查项目。
九、挡车设施安装标准
1、大巷、采(盘)区斜井(巷):
(1)上部车场:距变坡点不小于2米(含2米)处设置阻车器。 (2)上部变坡点下40~60米处:设置常闭式捞车器。
(3)下部变坡点上15~20米内(有甩车道岔的应设在道岔以上):设置常闭式捞车器。
(4)中部:在变坡点下40~60米与下部车场两挡之间视其实际长度及坡度增设一定数量的挡车装置。其中,对于坡度小于8°的斜井(巷),各挡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50米;对于坡度大于8°的斜井巷,各挡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00米。 (5)下部车场停车处设置阻车器。 (6)下部车场入口处安设挡车栏。
(7)对于斜坡中有人员作业的地点,须在其上方15米-20米内增设1-2挡。 2、各平巷、斜巷、车场固定摘挂钩处必须安装阻车器。 3、各采区联巷口处必须安装阻车器。
4、斜井、暗斜井、下山等掘进巷道,在距掘进头20m处应装设挡车装置。 5、顺槽斜井(巷):
1、斜长小于50米(含50米)的斜井(巷),上、下车场各设置一挡。 2、斜长大于50米按下列规定设置挡车设施: (1)上部车场:距变坡点前2米处设置阻车器。
(2)上部变坡点下40~60米处:设置抱轴式捞车器。 (3)下部变坡点上20米处:设置抱轴式捞车器。
(4)斜坡长度大于200米时,中部再加设一道抱轴式捞车器。 (5)下部车场停车处设置阻车器。
6、在巷道中现使用的绞车前3米处要安装常闭卧轨式阻车器,以防牵引过位。
十、可伸缩胶带输送机安装标准
1、胶带输送机机道、机房及硐室的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即硐壁与设备、巷道壁与设备间的距离不小于500mm,机巷行人侧不小于1000mm,另一侧不小于500mm。
2、机头、机尾前后两端5m范围内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机头及机头架段巷道底板全部硬化。
3、必须使用阻燃胶带;托辊的非金属材料零部件和包胶滚筒的胶料,其阻燃性和抗静电性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液力偶合器严禁使用可燃性传动介质,正确使用易熔合金塞和防爆片,严禁用其它物料塞住。
4、传动滚筒、导向滚筒、卸载滚筒安装后应转动灵活,符合下列要求: (1)滚筒无破裂,键不松动。胶面滚筒的胶层与滚筒表面紧密贴合,不得有脱层或裂口。 (2)其宽度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重合度不超过2mm;
(3)其轴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不超过滚筒宽度的2/1000; (4)水平度不超过0.3/1000。
5、大架部分(机头架、机尾架、中间架、承载部)符合: (1)框架无明显变形和开焊; (2)机头架左右高度差小于5mm; (3)卸载臂完整无损,牢固可靠; (4)固定架全长偏差不超过20mm;
(5)运行轨道:转载机运行轨道平直无变形,长度上的弯曲不得超过全长5‰,接头处高差小于2mm,左右偏差小于3mm;贮带仓活动小车轨道平直无变形,长度弯曲不超3mm,接头处高差小于2mm,左右偏差小于1mm,轮沿与轨道间隙小于5mm;
(6)活动小车无变形,滚轮转动灵活,四个滚轮与轨道接合应在同水平,高差小于2mm;牵引绞车符合有关规定。
(7)上下托辊齐全,无损坏、转动灵活,润滑良好,缓冲托辊胶皮磨损不得超过原厚度的1/2。
6、输送带卡子接头应卡接牢固,卡子接头成直角;输送带连接后应平直,在10m长度上的直线度不超过20mm。
7、输送带无破裂,横向裂口不得超过带宽的5%,保护层脱皮不超过0.3平方米,中间纤维层破损面宽度不超过带宽的5%。
8、巷道内整洁畅通,应有充分的照明,巷道低洼处有积水的地方应设置水仓。
9、胶带输送机必须装设防滑保护、堆煤保护、防跑偏装置,应装设温度保护、烟雾保护、自动洒水装置。
10、胶带输送机信号装置声光兼备,清晰可靠。
11、胶带输送机应加设软启动装置,下运式输送机应加设软制动装置。 12、输送机机头至张紧绞车加设防护栏,机尾加设防护罩。
13、胶带输送机机头、机尾、中间各装载点下必须安设清扫器。清扫器橡胶刮板的高度不得小于20mm,并有足够的压力,与输送带接触部位应平直,接触长度不得小于85%。
14、胶带输送机机头、机尾及传动部分(电机和减速器)必须采用地锚或混凝土基础固定,且固定牢固可靠。
15、巷道中行人跨越胶带输送机处必须安设过桥,过桥桥面距顶板高度必须在1米以上,过桥宽度、护栏高度均不得小于0.4米,并固定平稳。
16、胶带输送机安设坡度小于20°时,每隔200米架设一套框架式安全警示牌,防止违章乘坐胶带机。
17、胶带输送机减速器、联轴器、垫铁的安装,螺栓连接、二次灌浆、齿轮装配等应符合机械设备安装通用技术标准;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电气设备安装通用技术标准。
18、运行中输送带不打滑、不跑偏。上部输送带不超出滚筒和托辊边缘,下部输送带不磨机架。
19、拉紧装置的调节余量不小于调节全行程的1/5。
20、制动装置各传动杆件灵活可靠,各销轴不松旷、不缺油;闸轮表面无油迹,液压系统不漏油;松闸状态下,闸瓦间隙不大于2mm,制动时闸瓦与闸轮紧密接触,有效接触面积不得小于60%,制动可靠。
21、逆止装置必须灵活可靠。
22、电机、减速器、液力偶合器运转声音正常,风叶护罩齐全无损,温度不超过设备设计使用要求。
23、胶带输送机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试运转,空负荷试运转不少于4小时,空负荷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放煤加载进行带负荷运转试验,带负荷运转试验时间不少于2小时。
十一、强力胶带输送机安装标准
1、胶带输送机机道、机房及硐室的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即硐壁与设备、巷道壁与设备间的距离不小于500mm,机巷行人侧不小于1000mm,另一侧不小于500mm。
2、机头、机尾应有检修、更换大件设备的足够空间和进出通道。 3、机头、机尾前后两端5m范围内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4、必须使用阻燃胶带;托辊的非金属材料零部件和包胶滚筒的胶料,其阻燃性和抗静电性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5、基础螺栓、二次灌浆、机头、机尾部分安装要求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 6、传动滚筒、导向滚筒、机尾滚筒:
(1)滚筒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重合度不超过2mm。
(2)滚筒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垂直度不超过滚筒宽度的2/1000。 (3)滚筒轴线与水平面的平行度为滚筒轴线长度的1/1000。 (4)两传动滚筒轴线平行度不超过0.4mm。 7、中间架:
(1)中心线直线度应符合:当输送机长度L≤100米时,直线度不大于10mm;
L>100~200米时,直线度不大于30mm;L>200~500米时,直线度不大于50mm;L>500~1000米时,直线度不大于80mm;L>1000~2000米时,直线度不大于150mm;L>2000米时,直线度不大于200mm。并应保证任意25米长度内直线度为5mm。
(2)接头要留有一定间隙,接头处应平整,高差不允许超过3mm。 (3)中间架对应点相对高差不应超过3mm。 8、上、下托辊: (1)转动灵活。 (2)托辊辊子(调心辊子、过渡辊子除外)上表面应位于同一平面上(水平面或倾斜面),或者在一个公共半径的弧面上(输送机凹弧段或凸弧段上的托辊),其相邻三组托辊辊子上表面的高低差不超过2mm,转动中心线对输送机中心线的对称度为3mm。
9、输送带接头平行错动不超过3mm,硫化接头边缘不得有裂缝,起鼓面积不大于胶接面积的2%。
10、制动装置:制动盘端面跳动应≤0.5mm;闸瓦与制动盘间隙在0.5~1.5mm之间;同一副闸瓦与制动盘两面的间隙应一致,偏差小于0.1mm;闸瓦与制动盘的接触面积≥60%;制动灵敏可靠,制动力矩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11、逆止器逆止可靠,逆止力矩达到技术文件要求。
12、绞车式拉紧装置的拉紧钢丝绳与滑轮槽的中心线和滚筒轴的垂直线内外偏角均应小于6°;拉紧装置调整灵活,工作可靠,试运转后调整行程不小于全行程的1/2。
13、巷道内整洁畅通,必须有充分的照明。 14、巷道内有消防水管,每隔50米有一个接口;巷道低洼处有积水的地方必须设置水仓。 15、输送机机头至张紧绞车处必须加设防护栏,机尾加设防护罩;机头下兼做行人通道时,必须在行人通道与胶带之间增设护网。
16、胶带输送机机头、机尾、中间各装载点下必须安设清扫器。清扫器橡胶刮板的高度不得小于20mm,并有足够的压力,与输送带接触部位应平直,接触长度不得小于85%。
17、巷道中行人跨越胶带输送机处必须安设过桥,过桥桥面距顶板高度必须在1米以上,过桥宽度、护栏高度均不得小于0.4米,并固定平稳。
18、胶带输送机安设坡度小于20°时,每隔200米架设一套框架式安全警示牌,防止违章乘坐胶带机;安设坡度超过20°时,每隔100米安装一套逆止挡板。
19、胶带输送机必须加设软启动装置,下运式输送机应加设软制动装置。 20、胶带输送机信号装置声光兼备,清晰可靠。 21、输送机各种仪表齐全,指示准确。
22、胶带输送机必须装设:欠压保护、过电流保护、煤位保护、打滑保护、防跑偏装置、温度保护、烟雾报警装置、自动洒水装置、输送带张力下降保护、防撕裂保护、沿线急停、上运时装设防逆转装置和制动装置,下运时装设制动装置,各种保护动作可靠,应安设胶带钢丝绳在线检测系统和断带保护。
23、胶带输送机安装后,必须进行试运转,空负荷试运转不少于4小时,负荷试运转不少于8小时,试运转后,轴承温度及温升严禁超过:滑动轴承,温度70 ℃,温升35℃;滚动轴承,温度75 ℃,温升40℃。
24、胶带输送机应有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害场所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操作规程、领导干部上岗查岗制度、油脂管理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运行保养和定期检修制度。
25、胶带输送机各种记录齐全、规范。包括:交接班、领导干部上岗查岗、油脂、巡回检查、检修、运行、保护试验等。
26、胶带输送机机头操作机房内整洁卫生、无杂物;机房内消防设施齐全完好;各种制度牌板完整无缺,悬挂在醒目的位置;各种记录填写及时,字迹工整。
27、变频器室封闭良好,装设相匹配的空调。
28、电气设备安装、变配电室要求应符合《电气设备安装通用技术标准》、《机电设备硐室及设备安装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