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其外延越大。 凡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之间都具有反变关系,即种概念的内涵比属概念的内涵多,而外延小;属概念的内涵比种概念的内涵少,而外延大。反变关系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应注意的问题: 1.这种反变关系不是数学上可以用数值精确计算的比例关系,只是一种大致趋势。 2.普通逻辑揭示的这种反变关系,目的是为明确概念提供一种逻辑方法,它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3.这种反变关系只限于普通逻辑的眼界——只研究概念形式的抽象性,而撇开了概念内容的具体性。这与辩证逻辑的眼界不同。 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反变关系”一例】
刘晓庆在《我的路》中说:
“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 人——女人——名女人——单身名女人
这四个概念构成了一个属种关系的系列,相互之间在内涵与外延之间就存在一个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
1.定义:亦称概念外延的缩小法,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也有方向性,是从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概念。
4.语言方法:增加附加语或限制词,如在名词前加定语,动词、形容词前加状语。
例如: 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听课——认真地听课;
注意:概念的限制可以连续进行;因限制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同一关系、交叉关系或不相容关系的概念不能进行限制;单独概念或集合概念也不能再进行限制。
三、概念的概括
1.定义:亦称概念外延的扩大法,就是通过减少概念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有方向性,是从一个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概念。
4.语言方法:减去附加语或限制词。例如: 中国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基本称职 称职
注意:概念的概括可以连续进行;概括只能在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进行。概念概括的极限是哲学范畴。 11
【应用概念的概括一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有一条纪律的提法是这样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后来修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另外一条纪律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改为“筹款要归公”,后来又进一步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
四、进行概括与限制的注意点
1.用一个属概念去概括一系列的种概念时,使用的属概念应当能恰当地包括所有的种概念,如果不能包括所有的概念,就会出现“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
例如:宣武区环卫局970多名居住在市区和近郊区的职工中,有26户家中养了鸡、鹅、兔、鸽等家禽。
2.对概念进行限制时,应当恰当地应用限制词,否则就会犯“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 例如:我父亲已去世一年,父亲在世的十几年中,经常教育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为了准确地使用概念,常常需要对外延过宽的概念加以限制。如果应当限制而不加限制,就会出现“外延过宽”的错误。
例如:1981年3月26日《解放日报》载有《美国的一个病人移植心肺成功》一文,文中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务人员,最近把一个十五岁男孩的心脏和肺,同时移植给一个女患者,两天以后,患者已能吃固体食物。这个患者叫玛丽?戈尔克,对她进行的各种测试证明,手术是成功的。
第五节 什么是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1.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逻辑方法。
举例: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 2.定义的结构: 被定义项(概念), 用Ds表示;
12
定义项(概念),用Dp表示; 定义联项,用“是”表示; 定义可表达为:Ds 是 Dp.
二、下定义的方法
1.属加种差定义
(1)公式表示为:被定义概念=属概念 + 种差 (2)三步骤:
第一步,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的属概念 。
第二步,找出种差,也就是找出它的特有属性。 第三步,按照DS是DP这一形式把定义表述出来。
例如:给“刑法”下定义 →找出属概念“法律”→找出种差“规定犯罪和刑罚”→按照“DS是DP”形式,“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3)类型
①性质定义:是以事物的性质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发生定义:是以事物形成的方式或方法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犯罪集团是三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③ 关系定义:是以事物间的关系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偶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
④ 功用定义:是以事物的功能为种差的定义。 例如: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2.语词定义
(1)语词定义是说明或规定语词含义的定义。 (2)种类:说明的语词定义; 规定的语词定义 (3)语词定义的五类适用场合: ①古语、土语、外来语
举例:骥表示好马。耍子就是游玩。乌托邦是空想的意思。 ②用符号公式、简称表达复杂概念
举例:坚持“两手抓”就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③使用新语词
举例:“新长征”指我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进行的长期斗争。 ④在新的意义上使用旧语词
举例:“君子协定”就是不用书面缔约达成的协定。
13
⑤确定虚幻概念的含义
举例:“白骨精”指阴险善变的女坏蛋。
三、下定义的规则
1.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违反规则会出现的逻辑错误:
“定义过宽”,如:刑法是国家制定的法律。 “定义过窄”,如:刑法是惩治贪污犯的法律。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规则会出现的逻辑错误: “同语反复”,如:罪犯是犯了罪的人。
“循环定义”,如: 辩证法就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宇宙观,形而上学就是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宇宙观。
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句形式或负概念 违反规则就不能揭示出对象的特有属性 举例:合法行为就是不违反法律的行为。 4.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科学术语
如:生命就是内在关系对外在关系的不断适应。
第六节 划分
一、划分的特征
1.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举例:人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和婴儿。
2.划分的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标准(也称划分的依据)。划分的母项必须是普遍概念,不能是单独概念。 3.划分与分解不同:
①划分是根据概念的属种关系,把一个大类(属)分成许多小类(种);分解是把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②划分后的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属性;分解后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
③划分后的子项可以用母项的名称去指称,而分解后的部分则不能用整体的名称去指称。 举例:A 人分为男人与女人。B 人分为手、脚、头、胸、腹、腰等。
14
4.划分与分类
(1)联系: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据事物的特有属性进行的划分。所有的分类都是划分,并非所有的划分都是分类。 (2)区别:
①分类的根据必须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划分则可以按照需要选取事物任一属性作为划分根据。
举例:在阶级社会里,按照经济地位把人们分为若干阶级。请同学们指出这是分类还是划分。
②分类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新的分类没有产生以前,原来的分类都起作用;划分则有临时性,当某一项事情达到目的后,划分往往不再起作用。
举例:卓别林处理来信
有一次,卓别林来到伦敦,不到三天,就收到73000多封来信。他请了6位打字员将这些信件作了分类。其中:请求借款和援助的信28000封;想跟卓别林攀亲戚的信671封; 向卓别林倾诉爱慕之情的信有数千封;还有其他的一些信。
二、划分的方法
1.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连续划分
(1)一次划分:就是根据划分标准把母项的外延一次划分完毕,这种划分只有母项和子项两层。
例如:以生产方式为根据,将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二分法是一次划分的特殊方式。二分法是根据被划分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将母项划分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子项的划分方法。
例如:按战争是否具有正义性,把它划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优点:简单易行,划分结果醒目,始终不会违背划分的规则。 缺点:不能明确地揭示否定部分的子项。
(2)连续划分:是将一个母项分为若干子项,接着又将子项(作为母项)划分为更小的子项。
三、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相应相称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划分过宽:如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雕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