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不全:如刑罚的主刑可分为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多标准划分:如法律可分为国内法、国际法和程序法。 3.划分后的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子项相容:如我班的同学有来自北方的、南方的、浙江的,还有杭州的。 4.划分的层次必须清楚
违反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层次不清:如我国的刑罚可分为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越级划分:如我国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本章概要: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概念划分为单独与普遍概念;集合与非集合概念;正概念与负概念。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有5种: 全同、真包含于、 真包含、交叉和全异。其中全异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基于属种关系概念外延的反变关系,可以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一般用属加种差下定义方法。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包括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二分法;分类。
16
第三章 判断
[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判断的实质和特征。了解什么是性质判断及其结构,正确理解性质判断量项的含义;理解掌握对当关系和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掌握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及其特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各种复合判断以及各种负判断的等值判断;能够熟练地掌握真值表的使用方法。 [课时] 14课时
[要 点] 一、判断的特征
二、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二、简单判断
三、复合判断
第一节 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的特征
1.什么是判断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一种思维形式。例如:
(1)秘书工作要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2)张三不是杀人犯。 2.判断的逻辑特征:
一是有所断定。如果对对象既无所肯定,也无所否定,那不是判断。 二是有真假。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情况的反映,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因此,就存在是否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实际的问题。
17
例:(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2)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应注意的问题:普通逻辑并不考虑思维的具体内容,它只是从判断形式的结构方面研究不同类型的判断的真假特征,以及各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至于判断本身的真假,是由实践来检验的。 3.判断知识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就理解法律条文来说,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判断形式,并且一般是结构复杂的判断形式。?就办案过程来说,司法工作者都要对案情、证据、法律行为以及法律责任等作出各种各样的判断。所以,只有掌握判断的逻辑形式、种类及其逻辑性质等知识才能确切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不致发生误解;才能准确地判定案件的性质,提高办案质量。
与概念的区别:第一,概念本身无所谓肯定或否定;第二,概念也无法表示它的真或假。判断则不同,它至少是两个概念的结合。有的概念是简单的排列,似乎无所谓断定。但实际上已经有了断定。有些判断似乎是虚假判断,但在人们的实际思维中是把当真实判断来对待的。
二、判断与语句
1.判断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语句是表达完整思想的语言单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示判断。表达判断的语句在逻辑上也称作命题。一个语句能否是判断,关键在于它能否直接地表现出判断的两个逻辑性质。 (1)一般来说,陈述句表达判断。例如:“所有的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人民检察院不是审判机关”这些句子都表达判断。
(2)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不表示判断,除非它们都对事物作出了判定。 例如:
?杭州多么美丽啊! ?年轻人,不要吸烟! ?难道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吗?
3.判断与语句并非一一对应
(1)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例如: ?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没有一个公民可以不遵守法律! ?难道有可以不遵守法律的公民吗?
18
以上三个句子语法结构都不同,但都表示了同一个判断,即“所有的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2)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例如: ?罪犯在火车上。 ?他走了。
例(1)可以表示为“罪犯在火车车厢顶上”或“罪犯在火车车厢内”这样两个判断;例(2)可以表示为“他离开这里了”或“他死了”这样两个判断。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语境或语句的歧义造成的。
【思维训练题】“巧嘴媒婆的故事”
有个媒人给一对男女说媒。她对那个女的说:“这个男的过日子真是一把好手。”然后媒人又对那个男的说:“这个女的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嘴不严。”那个男的也认为“好翻点闲话”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于是两人都同意相亲。相亲时,只见那个男的倒背一只手,气宇轩昂;那个女的则拿手帕捂着嘴,显得有点羞羞答答。俩人都很满意。然而入洞房后,男的才发现那位“羞羞答答”是个豁唇(俗称兔嘴);而女的也发现这位“气宇轩昂”的一只手有残疾。两人都十分气愤,都去找媒人要个“说法”。媒人却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早就告清楚你们了,一个是‘一把好手’,一个是‘有点嘴不严’。并且你们也经过相亲同意了,怎么现在找起我的麻烦了?”
问:媒人在这里采取了什么花招?
三、判断的种类和作用
1.判断的种类
(1)根据判断中是否包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将判断划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二分法) (2)根据非模态判断中是否包含有其他判断,将非模态判断划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二分法) (3)根据断定的是对象的性质还是之间的关系,将简单判断划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二分法)
(4)根据复合判断中包含的联接项的不同,将复合判断划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
2.判断的作用
(1)判断是概念的展开。没有判断,就不可能揭示和说明概念。
(2)判断是推理的推理的基本要素。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各种形式的判断,是正确地运用各种推理的必要条件。
19
(3)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在生活中、司法工作中都离不开判断,人们对判断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能够解决具体实践中所提出的矛盾问题,能够指导人们去进行某一类具体实践活动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对各种不同形式的判断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各种判断形式的逻辑性和逻辑意义,弄清各种判断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运用各种判断形式构成的相应的推理形式。这些也就是普通逻辑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性质判断
一、性质判断的概述
1.定义
性质判断,又称直言判断,是指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传统逻辑把它称为直言判断。例如:
(1)所有政法院校的学生都是学过逻辑学的。 (2)有的秘书不是本地人。
2.结构
任何性质判断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 (1)主项:表示被断定对象的概念,通常用符号“S”表示。
(2)谓项:表示被断定对象的性质的概念,通常用符号“P”表示。
(3)联结项:也称联结项,它是联结主项和谓项的概念,它表示性质判断的“质”,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一般用“是”和“不是”表示,在肯定判断表达中,联项有时可以省略。
(4)量项:表示所断定的主项的数量或范围的概念。一般分为三种: 全称量项,对主项的全部外延做了断定;所有的;符合表示为“?”。 特称量项,只对主项的部分外延做了断定;有;符号表示为“?”。 单称量项,所断定的主项只是某一个个别对象。 注意:性质判断本身不包含其它判断成分,它实际上只是断定了“S”与“p”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所以它属于简单判断。
二、性质判断的种类
根据性质判断质和量的划分标准,一共有六种类型:
1.单称肯定判断
——是断定某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思维形式:这个S是P。
单称肯定判断的主项是一个单独概念,在语言表达上多用专有名词,不使用量词。
例如:杭州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
2.单称否定判断
——是断定某一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