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扦插繁殖的影响因素:
1. 插条枝的营养状况:插条生根所要营养大多由枝条中的贮藏营养供给,所以扦插应选用营养贮藏较多,枝条髓部较小的枝条,插枝长度以8~12厘米为宜。
2. 发育阶段:比较幼嫩的枝条易生根,生长1年以上的枝条则由于木栓化程度高而不易生根,一般多用直径在5~8毫米的1年生枝条作插条。同一枝条不同发育部位扦插生根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3. 温度:温度主要影响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速度。温度低时,愈伤组织形成和根分化速度缓慢,对于离开母枝的插条则易失水造成插条死亡。
4. 湿度:插条离开母枝后仅靠切面导管吸收基质中的水分,空气干燥则蒸发过强,易使插条死亡。所以,基质中保持充足水分供应,同时增加空气湿度或降低温度减少蒸发,去掉一部分或全部叶片,插条上切口用蜡或泥土封口减少蒸发,可提高插条成活率。 5. 氧气:愈伤组织形成与根系分化过程中植物代谢旺盛,需要较多氧气,缺氧易造成根系腐烂死亡。所以扦插床要用疏松透气的基质,在保证水分供应的同时保证氧气供应。一般在透气保水能力好的基质上进行扦插,如用蛭石、珍珠岩、草炭、沙等单用或按一定比例混用。
6. 光照:光照不利于生根,插条基部应处于无光环境中。
7. 激素:为使插条快速生根,多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苗木质量,常用生长素类药物对插条基部进行处理。常用的有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等。 (三)扦插繁殖的方法:
1. 插条的长度以10~13厘米为宜,枝上至少要有2个芽。生长季节内顶端会有花芽,应予剪除。
2. 嫩枝扦插的枝条各节均有叶片,扦插时为防止蒸腾过旺,须剪去下部叶片,只保留上部两片复叶,每片复叶仅保留基部两枚小叶。
3. 插条粗细与生根关系密切,因生根的养分来自枝条内部贮存的养分,则粗比细好。但并不是越粗越好,一般最好是一、二年生,直径在4~8毫米,表皮尚未木栓化的枝条为宜。在插条来源不足或珍稀品种的情况下,稍细或稍粗的均可作插条使用。 (四)插后管理:
是指插条入土至生根移栽这一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一般花卉扦插生根快的要10天左右,慢的长达50~80天。为了使插条尽快生根,应尽量创造适宜生根的各种环境条件。 在扦插苗移栽前后有几项重要工作:
1. 摘心:将新生枝顶端摘除,是决定株型的关键。当新生枝条生长到15~20厘米时,将枝条进行1次扭伤而不剪断,促进下面侧芽萌动抽发。这会使植株形成均匀、完整的骨架。
2. 移栽:移栽定植的行间距依据具体要求而定,肥水不要求太高,甚至可利用重剪控制其生长。 二、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就是把两株植物的不同部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新植株的繁殖方法。因嫁接用砧木和接穗的不同,嫁接可以分为根接、枝接和芽接等方法。 (一)嫁接繁殖的作用:
1. 可以用来繁殖不易用其它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的花卉,扩大其繁 殖系数
2. 可以提高特殊品种的成活率(如某些不含叶绿素品种的繁殖) 3. 提高某些花卉的观赏性状,并且可以使这些特殊性状不易流失 4. 可以适当提高某些观赏植物的抗性 (二)影响嫁接成功的因素:
1. 嫁接用砧木的亲和性:亲和性是嫁接成活的重要因素。亲和性差会影响接穗存活率、长势和将来苗子的产量与质量等。 2. 砧木的生长势:
3. 嫁接时间:常用的芽接与枝接可以在一年中不同的季节进行。这是因为芽接要用当年已近成熟的非休眠芽,所以操作时间要在生长季节的后期,也就是晚夏到初秋这段时间比较适宜;而枝接要用已经成熟的休眠芽,所以操作时间要晚一些,甚至可以至越冬后的翌春进行。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各地操作时间可依据当地月季习性决定。 (三)嫁接繁殖的方法: 1. 芽接:
A、取芽的形状2. 切接:
B、剥皮的切口3. 平接: 三、分生繁殖:
分生繁殖是利用植株基部或根上产生的萌蘖,人为地将植物的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与母株分离或切割,另行栽培形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依据营养器官的来源和变异类型的不同,分为分株繁殖和分球繁殖。 1. 分株繁殖: 2. 分球繁殖:
分球繁殖一般应用于球根花卉的繁殖,依据其分离器官的不同,可以分为分剥鳞茎、球茎、块根、块茎和根茎等。
第三节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是枝条在母体上生根后,再于母体分离形成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压条繁殖技术烦琐、繁殖系数低,一般应用于其它无性繁殖方法不易成功的花卉,或应用于名贵珍稀品种的繁殖。 ? 空中压条 ? 埋土压条 ? 单干压条 ? 多段压条
第四节 孢子繁殖
孢子繁殖大多应用于蕨类植物的繁殖。
孢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pH的条件下萌发成原叶体,原叶体再进一步发育为新的植株。
第五节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的部分营养器官接种于特殊的培养基上,经过分化等阶段成长为完整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组织培养主要应用于兰科花卉、室内观叶类植物、非洲菊、香石竹等花卉的繁殖。
总论
第五章 花卉的栽培与管理
(结合各论讲解) 第六章 花卉的花期调控
(1学时)
教 案
一、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花卉的花期调控理论及方法。
二、主要讲解内容
应用不同栽培品种、方式和化学调控等方法对花卉开花时间进行调控。
三、讲授重点
花期调控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难点
花期调控方法众多,不同种类花卉有其不同的调控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老师实际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
六、参考书
1. 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 花卉学,包满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余叔文、汤章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4. 树木学,陈有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讲 稿
第五章 花卉的栽培与管理
第一节 露地花卉的栽培与管理
一、 整地作畦
1. 种植畦的选择:光照充足、肥沃、浇灌方便、排水良好。 2. 整畦时间:一般入冬前将地深翻,春季正式整地作畦。
3. 作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利于种子发芽和根系的生长。 4. 步骤:翻土 → 细碎 → 除杂 → 改土 → 镇压 5. 整地深度:
? 一、二年生花卉大多为直根性浅土分布,一般浅耕 20~30 cm。 ? 宿根花卉根系扎土较深,一般要求深翻 40~50cm。 ? 球根花卉对土壤的整地深度要求逐年加深。 6. 整畦方式:
(1) 高畦:多雨及地势低洼处常用,畦面高于地面,排水通畅。一般畦高20~30cm。 (2)低畦:少雨或水资源较少地区经常使用,畦面两侧有畦梗,防止水分流失。
2. 繁殖
一、二年生花卉大多采用播种繁殖。
宿根花卉大多采用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等方法。 球根花卉主要采用分球繁殖。 3. 间苗
间苗方法:留强株去除弱株,去除徒长或畸形苗;分次进行,防止营养损失过多。间苗后及时灌溉,加强土壤与植物根系的接触。 间苗时间:一般选择在小苗子叶发生之后进行。 4. 移栽
作用:加大株行距,扩大幼苗营养面积。切断主根,促进侧根的萌发。抑制植株徒长,促使株形紧密。
移栽方法:裸根或带土移栽。 移栽步骤:起苗、种植。
移栽时间的选择:小苗有真叶5-6枚。种植时间最好选择在无风的阴天,如果天气炎热,可选择凉爽的傍晚进行。 5. 灌溉
形式:漫灌、沟灌、畦灌、浸灌、喷灌、滴灌。 灌溉用水:以软水最好。
灌溉次数:定植―三水‖(移栽后立即灌水一次;3天后浇灌第二次水;再过5-6天,浇灌第三次水)。
浇灌时间:夏季一般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冬季则在中午前后。 6. 施肥:
6.1 不同种类花卉需肥特点:
(1)一、二年生花卉:以基肥为主。草花幼苗生长迅速阶段要求给予充足的氮肥,配施磷钾肥,但开花前应停止施肥,保证生殖生长。
(2)宿根花卉:开花后应及时补充肥料,栽植前施足基肥。
(3)球根花卉:对磷钾肥较为敏感,适当减少基肥施用量;子球膨大期应 6.2. 花卉施肥量(Kg / 100m2)
花卉种类 N P2O5 K2O
草花类 球根类
0.94 - 2.26 1.5 - 2.26
0.75 - 2.26 1.03 - 2.26
0.75 - 1.69 1.88 - 3.0
6.3. 施肥方法:
(1)基肥:厩肥、堆肥、油饼等。
(2)追肥:掌握―少食多餐‖原则。一般幼苗期追肥;对于多年生花卉,开春开始生长后追施第一次,开花前追施第二次,花后施第三次,秋季叶枯后施第四次。 7. 中耕除草
7.1. 中耕的方法:
? 幼苗期适宜采用浅耕,随着幼苗生长逐渐加深。 ? 植株定型后则由浅耕逐渐发展到完全停止中耕。 ? 操作时注意近植株处要浅耕。 ? 中耕深度一般控制在3 – 5 cm。
7.2. 除草的要求:
除草要在杂草发生之初。杂草开花结实之前必须将杂草清除干净。对于多年生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