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学教案及讲稿(6)

2019-03-22 13:58

? 依据具体服务对象选择适宜的地点 ? 依据土质情况

三、花圃区划:

1. 草花区:要求光照充足,土壤深厚肥沃而平整,方便安装喷灌设备。 2. 水生花卉区:利用洼地,引用活水,并且水位可以人为调节,无污染。

3. 温室区:地势要高,背风向阳,空气流通,水源方便,要求设有荫棚、锅炉房、仓库等服务设施。

4. 花木区:培育养植大型绿化苗木,占地面积大,而且时间长,但是对管理、土质要求较低。

第二节 花卉的生产与经营

一、花卉生产的可行性: 二、花卉生产种植的规划:

1. 对种植花卉品种、种类及颜色的选择:

园林苗木 “四结合‖: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经济性与观赏性,生产鲜切花的苗圃要适当种植一些常用配花与切叶的栽培。 2. 育苗规划:在时间、数量、规格上做好规划

要求做到 “四量‖:繁殖量、在圃量、出圃量、生长量。 应该注意的问题:

? 合理安排各类苗木花卉的比例。 ? 对生长周期长类的生产安排要留有余地。 ? 保持均衡生产,常年供应。 三、成本的核算与产品价格的制定:

? 成本核算

? 盆花:包含种球种苗费、花盆费用、肥料、药品、人工、杂费等一切成本花费。 ? 大面积种植:包含原材料费、燃料、动力费、人工费、折旧费及其它费用等。 2. 价格的制定:

花卉销售价格 = (花卉生产成本+目标利润 )/ (1-税率 ) 四、花卉生产计划与布局调整:

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创造更多价值。

第三节 花圃的管理

一、花卉品种的保存与繁育:

二、花卉产品的出圃:包含采收、分级、包装、运输等 1. 盆花:根据使用日期和运输的远近选择出圃时间。

2. 鲜切花:多在清晨、傍晚,不同花卉有其不同的采收时间和要求。 3. 种苗:

4. 种球:采收之前1~2周要求控水。 5. 种子:适时采收,再分级、包装。

第四节 花卉产品的检疫

国内植物检疫规四定:

? 定期普检。

? 严格控制检疫对象,一经发现要及时消灭、上报,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扩散。 ? 种苗外运要求经过检疫。

? 对国外引种的植物要求经过隔离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入。

总论

第八章 花卉的病虫害防治

(2学时)

教 案

一、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对一般花卉病虫害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方法有一定的认知。

二、主要讲解内容

花卉病虫害防治措施及防治原则和方法。

三、讲授重点

一般花卉病虫害的发生机理及条件。

四、教学难点

不同花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生不同的病虫害,有可能外在表现方式也各不相同,给学生的理解增加难度。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老师实际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

六、参考书

1. 树木学,陈有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 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3. 花卉学,包满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园林植物保护学,上海市园林学校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讲 稿

第八章 花卉的病虫害防治

花卉病虫害对花卉生产造成的危害严重,为了保证花卉健康成长,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花卉病虫害防治是花卉栽培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花卉病虫害防治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二、花卉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花卉栽培技术措施:利用园林栽培措施不仅能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和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的环境条件,起着积极的预防作用。

1. 选种抗病品种:选育和推广抗性品种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一项根本措施。 2. 合理种植:不少病虫害的病原生物是在土壤或带病残株上越冬,连年在同一块地上栽种同种花卉,病害发生常较重,但实行轮作,常使这些病原物得不到适宜寄主而死亡。

注意合理密植。种植过密,会使植株生长较瘦弱或者株丛间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害的大发生。

3.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不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促进花木健壮生长,提高抗逆能力,还可以清除许多病菌的发源地或潜伏场所。

4. 翻耕培土:结合深耕施肥,可将表土和落叶层中多种病原生物深埋入土,不再发生。

5. 合理施肥:施肥恰当与否,不仅关系到改良土壤,增进地力和花木的生长发育,也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正确施肥可以增进花木营养,提高抗逆能力,反之则可助长病虫害的发生。

6. 合理灌溉及排水:

7. 修剪整枝:适当修剪,可促进花木生长发育,增强树势,对于减少病虫害发生有明显作用。

8. 清洁园圃:园圃内的枯枝、落叶、落花、落果、间作物的残枝遗骸以及杂草及时。 (二)物理及机械方法:

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来防治病害,应用面广,比较容易做到。 1. 人工或机械的方法:人工摘除病叶、剪除病枝或拔除病株等方法。

2. 选择优良或无病种苗的方法:种子和鳞茎等在贮藏时或种植前,将有病的、霉烂变质的认真检查剔除。

3. 温汤浸种法:收获后或种植前,用温汤浸种子或鳞茎,以杀死种子或鳞茎上的病原生物。温汤浸种所用的温度和时间,随各种花木和病害的种类而不同。

4. 环境控制法:温室栽培时注意通风换气,不至于使温室夜间温度过高。土壤中氮肥过多钾肥不足时容易发病,所以应避免过多地施用氮肥,适当增施钾肥。早春修剪并销毁所有死亡和感染的部位,可以减少侵染源。 5. 热力消毒处理法:利用高温杀死病原生物。

6. 放射能的应用:利用射线对病原物有抑制或杀伤的作用。如利用紫外线、γ射线等防治植物病害。 (三)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就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设立专门机制,通过检疫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的调拨、运输及贸易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和扩散。在自然情况下,病虫、杂草的分布具有区域性,各个国家地区发生的病虫害和杂草不尽相同。然而当某一病虫、杂草传入一个新地区后,有可能生存下来,甚至迅速发展,引起严重的为害。在原产地,病虫往往被天敌、植物自身的抗性以及其它长期发展起来的园林栽培技术措施所控制,为害可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传入新地区后,假若条件适宜,就会突然变得严重起来。世界上这样的事例已经不少。葡萄根瘤蚜约在1860年从美国传入法国,经过25年,就有25万英亩以上的葡萄园归于毁灭。所以,植物检疫是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的重要而基本的方法之一;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防

止病虫侵入与蔓延,巩固防治成果,保护园林业生产的积极措施;也是促进国际贸易,保证国际信誉的重要工作。

1. 植物检疫的任务和范围:

植物检疫按其任务与工作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国际检疫和国内检疫。

国际检疫又称对外检疫,包括进口检疫、出口检疫和过境检疫。对出入口及过境的物品进行检疫和处理。任务是防止由国外传入新的,或国内还只是局部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并防止国内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入其他国家。

国内检疫又称对内检疫。主要由各省、市、自治区检疫机关会同邮局、铁路、航空及有关部门,根据对内检疫条例和检疫对象,执行检验,采取措施,以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在省际和各地区间传播蔓延,并要肃清国内危险性病虫、杂草的感染发源地。

植物检疫工作的对象主要是人为传带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并不是对所有病虫、杂草都进行检疫。它主要是根据国家所制定的植物检疫法规、条例、细则,进行多方面严格的限制来实施的,也即带有法制性。

2. 植物检疫的步骤和方法:

①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开展植物检疫的基础,必须有计划地对各地的病虫害以及杂草进行普查、抽查或专门调查,了解当地病虫、杂草发生的种类、分布范围、危害轻重的程度。

②确定检疫对象:确定检疫对象主要依据以下几项原则

A.必须是对农业、林业、园林业生产确有严重威胁而防治又较为困难的。

B.必须是人为传播的,即容易随同种子、栽植材料、苗木、工业原料、农林产品、包装物等运往各地的,对于恶劣条件有一定的忍受能力,而遇到良好条件即继续生活并行繁殖的种类。

C.必须是本国尚未发现的,或国内虽有发现而仅限于局部地区发生的。 对于应受检疫的对象,应根据植物感染和传带检疫对象的具体情况作出规定。 ③划区和宣布疫区、保护区:根据检疫对象、分布范围和工作需要来划定并宣布病虫害发生的疫区,划分保护区。

④在划定疫区之后,就要从全局出发,发动群众,对该地区检疫对象进行封锁、隔离,并给予消灭。

⑤检验及处理:经植物检疫部门检验后,如不带检疫对象,即可签证放行;如发现检疫对象,就应酌情处理。处理方法有:禁止调运、退回、销毁、禁止播种、指定地点进行消毒、责令改变运输路线等。

(四)生物防治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对于病害来说,主要是应用颉颃微生物。

1. 微生物的颉颃作用: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植物病原物不易获得养料而渐趋消灭;或由于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病原物生存活动范围内的物理、化学等条件起了变化,以致不适宜于病原物的生存和侵染;或由于有益微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对病原物有抑制或杀伤的作用;或由于有益微生物寄生于病原体内,使其死亡。


花卉学教案及讲稿(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慈诚罗珠堪布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