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

2019-03-28 13:58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三单元 乘法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 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 具:课件,小黑板 学 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找规律”。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1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组发言。

教师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 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四、反馈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 五、当堂训练:课本 “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六、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七、作业布置:课本 “练一练”的第5题。 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5×3= 3×4= 14×4= 15×2=

2 10×3= 50×8= 40×2= 50×4= 40×40= 30×80= 24×30= 15×50= 60×20= 50×20= 130×20= 18×50= 新知探究

1) 活动一:探索3×20的算法 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就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 2)活动二:探索5×20的算法

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3)活动三:10×20

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4)变式运用

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三、巩固提升:

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 5×13=65 ( )×30=360 5×( )=650 ( )×30=3600 5×( )=6500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 2. 填一填。(看谁填的多)

( )×( )=800 ( )×( )=1260

3. 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多少个鸡蛋?20盘呢?30盘呢? 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3×20 5×20=100 10×20=200 教学反思

3

队列表演(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平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 法: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 具:课件,小黑板 学 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请了很多小朋友参加,也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6页试一试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

(1)独立思考列式,如:列出算是:14×12 或12×14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2、 探讨算法: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6×2=84×2=164

4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 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三、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四、当堂训练: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五、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1-4题)

五、总结:(一)两位数乘一位数可用( )计算,也可用( )计算,它们都是分三步计算,只不过竖式是把三部综合起来更简便。 六、作业布置:

20×30= 30×40= 140×20= 150×30= 10×30= 50×80= 40×120= 50×40= 板书设计

住新房

列出算式:14×12 或12×14 笔算:14×12=168 教学反思

队列表演(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 法: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 具:课件,小黑板 学 具:练习本

5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GMDSS原理与操作练习4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