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 情况;水污染物排放口标志及在线监测设施运行情况;雨污分流与集排水系统。 ? 垃圾焚烧厂:中控系统运行情况(查看温度、含氧率等工艺参数);除尘与尾气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炉渣场规范及防冲刷或围隔措施;飞灰贮存点的标识、“三防”措施、登记表。 ? 垃圾中转站或收集点。 1、文件审查: 1、国家文件 ? 考核前两年“城考”《工业固体废物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污染防治法》; 置利用率基表》; ?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考核年度《环境统计报表》; 2006年第11号);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明?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落实尾矿库专项整治细表,注明每一种固体废物的产生单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办〔2007〕69号); 位、固废名称、产生量、处置量(含?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处置方式、处置单位)、利用量(含利用方式)等(特别说明“源”、“流”、治信息发布导则》(2006年第33号) “量”)。 2、地方文件 ? 《关于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的通2、现场审核: ? 工业固体废物渣场:立标识情况;防知》(川环发〔2009〕112号); 冲刷、流失的围隔措施;防扬尘措施;3、国家标准 防雨措施(料棚);防渗措施(Ⅱ类一?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般工业固废要求);(特别注意:Ⅱ类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废、各类工业污水处理污?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GB 泥不能露天随意堆放,否则,技术核15562.2-1995); 查视为该指标不通过); ?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露天存贮冶炼(HJ527-2010); 废渣、化工废渣、炉渣、粉煤灰、废? 《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规矿石、尾矿和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的,范(试行)》( HJ/T 181-2005); 应设置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专用贮存? 《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21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管理: ? 政府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政策、监督管理措施; ? 地级以上城市定期发布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处置状况等信息; ? 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情况; ? 工业固体废物渣场、堆场、贮存场(临时或永久)立标及基本情况一览表; ? 尾矿库日常运行时的环境巡查;企业编制了完善的尾矿库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 HJ/T 364-2007) 危险废物处置率100% 1、国家文件 ?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 第408号); ?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版)》; ?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1999年 第5号); ?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记录和报告经营情况指南》(部公告 2009年 第55号); ?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审查和许可指南》(部公告 2009年 第65号);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380号); ?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环发(2003)206号); ? 《关于加强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登记工作的通知》(环办[2009]113号); ? 《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的有毒化学品目录》(2010年); ? 《进口废钢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部公告 2009年 第66号); ? 《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3]163号); ?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环发〔2004〕75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22
设施或贮存场; ? 尾矿库:尾矿库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包括贮存设施是否有防扬散、防流失等措施,贮存含有害废物的尾矿库是否采取防渗漏措施,是否有超标排污现象; 1、文件审查: ? 各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申报登记表,提供危险废物产生情况明细表,注明每一种危险废物的名称、产生单位、产生量; ? 危险废物转移出本地区处理的需提供《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及处置单位的经营许可证(缺失危险废物转移单、受委托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协议书的,视为未按要求进行危险废物处置。); ? 危险废物的跨省转移许可; ? 危险废物在本地区处理的需提供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经营记录和报告、环境监测报告(医院的医疗垃圾处理仍需转移联单); ? 产生危废企业自行配置焚烧设施的,提供相应的焚烧处置设施名称,规模、建设年代、焚烧处置设施的合法性,说明尾气排放处理设施的运转情况,焚烧设施环境监测报告(医院自行焚烧医疗废物也需办理许可证); ? 产生危废企业自行配置贮存场(临时或永久)、填埋场的,列出配置贮存场、填埋场的企业,以及相应的贮存场、填埋场的建设情况,环保设施配置与危险废物及放射源管理: ? 加强危险废物管理文件; ? 医疗废物管理机制建立,医疗废物规范处理的全覆盖(如:镇集、县收、市处理); ? 建立辖区危险废物台帐; ? 建立辖区内核技术利用单位管理台帐及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台帐。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1号); ? 《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 第62号); ?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2、地方文件 ? 《关于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的意见》(川府发﹝2007﹞13号); ? 《关于对射线装置进行申报登记的通知》 ( 川环办发〔2005〕97号); ? 《关于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的通知》(川环发〔2009〕112号); 3、国家标准 ?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 ?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 ?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 ?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试行)》(HJ515-2009); ?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试行)》(HJ516-2009); ? 《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 ?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HJ/T 176-2005); ?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HJ/T 177-2005); ? 《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 HJ/T 301-2007); ?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HJ/T 298-2007); ?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 HJ
23
运行状况及其环境监测报告; 2、现场核查: ? 抽查危废产生企业:核实危险废物种类、数量、贮存(设施、警示标识、防渗、防流失、防冲刷、防雨等措施)、利用、处置、转移情况;检查申报登记、转移联单、应急预案制度等执行情况(注意,盛过染料、涂料、颜料、化学溶剂、化学原料的所有包装及角料、残留物都是危险废物,包装返还前,要规范临时贮存点,包装不能返还的要作为危险废物申报登记); ? 抽查医疗卫生机构:规章制度的制订、落实情况;收集、贮存、转移交接记录和处理处置协议;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器具和场所(规范、警示标识等); ?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转移、运输、贮存器具、方式、场所是否安全、规范; ? 核查危险废物焚烧设施运行情况; ? 核查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情况; ? 抽查核技术利用企业放射源购买、跨省转移及废旧放射源收贮审批、备案情况;辐射工作人员参加省级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情况。 ? ? ? ? ? ? 考核指标(四):环境管理 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环境指标已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定创模规划并分解实施,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重点项目落实 421-2008); 《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HJ/T 276-2006); 《医疗废物化学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HJ/T 228-2005); 《医疗废物微波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HJ/T 229-2005); 《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性能测试技术规范》( HJ561-2010)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GB 9133-1995);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GB 14500-93) 文件审查: ? 有关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含政务目标)复印件和相关考核通报文件; ? 党委、政府研究环保工作的会议文件、决议和简报等; ? 《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及其所有子规划、专项规划,在本辖区内执行情况,执行项目一览表; ?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在本辖区内项目执行情况一览表; ? 已公告的环境质量信息内容的资料; ? 创模规划和评审意见,创模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名称及落实情况一览表; ? 创模组织、任务分解相关文件; ? 相关部门(建设、经信、卫生、城管、统计等)及所辖区(县)政府创模文件。 1、文件审查: ?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及其修编1、国家文件 ?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的通知》(环发[2008]16号); ?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 2、地方文件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川府发[2007]60号);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环保局等部门四川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09]56号 ) 建设项目依法执行
1、国家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4
“环评”、“三同时”,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 第559号)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 第2号)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 ? 《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环发[2009]150号) ? 《关于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9]96号)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包括:公路、水利水电、造纸、电解铝等行业) ? 《行业准入条件》(包括:印染、电解铝等行业) 2、地方文件 ?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2007年,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川府发[2007]16号) ? 《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办法》(川府函(2007)259 ?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的通知(川环发[2008]3号) ? 《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项目“三同时”环境监察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川环发[2009]86号) ? 《关于开展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的通知》(国统字[2006]196号)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工作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7]88号 ) 25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者编制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者编制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 ? 辖区所有批准建设的各级(包括国家、省、市、县属等)工业园区、集中区编制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文件; ? 近三年向环保局申报手续的建设项目名单(包括国家、省、市、县属项目等)及已按要求进行环评的项目名单(各项目的环评资料); ? 近三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的名单及完成情况(各项目的验收资料); 2、现场核查: ? 从环境统计表中或者当地工商登记名录中随机抽取3家企业,跟踪环评及三同时执行情况。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85% ? 考核年已由省统计局调查总队开展了? 调查的,用其调查成果; ? 未由统计部门调查的,进行现场调查。 ? 近三年当地人大、政协代表和委员关于环保议案、题案办理情况; 建立公众环境保护动态
中小学环?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 (教基厅[2003]3境教育普?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号) 及率≥85% ? 《关于印发<关于做好“十一五”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环发〔2006〕203号) ?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60号) 城市环境1、国家文件 卫生工作,?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创模城市所辖周边地区环境污染控制的通知》(环办函城乡结合[2005]683号); 部及周边?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地区环境(环发〔2007〕77号); 管理 ? 《城市容貌标准》(CJ/T 12-1999); ? 《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建设部建城[1997]21号发布) 2、地方文件 ? 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 ? 《关于印发“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监测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川环发〔2009〕37号)
? 提供所有中小学数量和各级绿色学校创建情况; ? 开设的环保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表等。 ? 利用当地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环境监测站建设青少年环境保护教育基地; ? 建设环境保护专题博物馆、教育馆(如有)。 ? 城乡结合部污水、垃圾处理情况; ? 城乡结合部饮用水水源保护及监测情况; ?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情况及绿化、美化情况; ? 城乡结合部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情况。 ? 政府有关卫生城市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结合部及周边地区环境管理的文件、管理办法、实施意见和工作总结; ? 创建卫生城市的资料和命名文件。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