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报废管理制度
1、机械设备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项,方可申请报废。
① 磨损严重,基础件已坏,进行大修后仍不能达到安全使用要求。 ② 技术性能落后,消耗高,效能低,无改造价值。 ③ 修理费用高,远不如买新设备。 ④ 属于淘汰型,无配件供应。
⑤ 因意外灾害或突然变故,受到严重损坏。
⑥ 非标准设备,因任务变更不能用,其它单位也不适用。 2、机械设备报废由基层单位填写机械设备报废申请单一式三份,由设备部审核后,设备分管经理批准后实施,大型设备的报废由总经理批准。
3、设备部按部门上报的报废设备会同财务部复核、鉴定估价残值。 4、待报废设备未经批准,不能拆改、拆散和擅自处理。
5、报废的机械设备,设备部应进行了解鉴定,对其中尚可利用、使用的或尚可修复的总成机件等,应设法恢复拼修或利用,剩下的废料按国家规定和废料回收办法处理。
6、报废设备批准处理后,在总帐及分类帐上应消除。
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制度
1.凡因设备制造、修理、质量超期失修或违反操作规程,不按规定技术要求拆装、搬运等原因,以及由于管理不善、指挥失误、电压不正常等因素而造成非正常性损坏,均为机械事故。
2.从业务分工角度出发归类:由机械部门本身处理的事故,如机械设备本身丝毫未受损伤,仅仅是与机械设备有关的各种事故,则应视为单纯的人身伤亡事故、生产事故、质量事故等,不应视为机械事故。
3.机械事故按其性质分责任事故与非责任事故,如:由于自然灾害事先无法预防,事后又无法抗拒的均为非责任事故。
4.机械事故划为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
① 一般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坏价值在1000~5000 元,停工三天以上者。
② 大事故:机械设备直接损坏价值在5000~20000元,停工十天以上者。
③ 重大事故:机械设备严重损坏价值在20000元以上,停工十五天以上者。
④ 直接损坏价值的计算按机械设备损坏后,修复至原正常状态时所需的费用。
⑤ 事故损失虽不足上述数目,但性质恶劣、事故严重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机械设备发生一般事故,事故操作者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转,保护现场,立即向工地负责人或工地设备员进行汇报及处理。并在三天内应填写
好事故报告单,一式三份,交工地、设备部各执一份。
6.机械设备发生大事故或重大事故后,操作者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转,保护好现场,用电话通知工地设备员及公司设备部,会同有关单位共赴现场进行分析研究,涉及人身事故的应迅速组织抢救人员并及时向主管经理汇报。
7.事故发生后,工地应组织有关人员仔细分析(包括时间、地点、现状、估计损失),填报“机械设备事故报告单”。上报设备部,任何人不得隐瞒事故详情,知情不报等要追究责任人并严肃处理。
8.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应按“四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四不放过”原则为: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未经处理不放过、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9.一般事故由基层处理后报公司设备部备案。
10.大事故和重大事故由设备部会同有关部门处理,并提出书面意见向公司领导汇报、审批等。
11.对造成事故者应根据情况分别作如下处理:对玩忽职守、不遵守劳动纪律、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的机械事故,一定要严肃处理;机械使用单位不按“定人定岗”规定,随意调动操作人员或擅自作主超负荷操作等而发生事故者,应视情节轻重,对事故责任者追究领导责任,严重者行政处分,各级基层领导(包括机长)不重视安全、违反操作规程、纵容操作工操作而发生的事故,应追究领导责任和罚款甚至行政处分等。
12.为了保证机械正常运转,操作人员应按“十字作业法”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并做好保养记录,反之而引起机械事故者应追究其责任。
机械设备统计管理制度
1、凡本公司拥有属于固定资产的机械设备,包括在用出租和借给外单位的,不论在修、待修、途中、在库、封库、不配套的机械设备以及上级尚未批准的报废设备均应统计。
2、原始记录是反映机械设备良好状况和使用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是对机械设备活动情况所做的最初记录,而且事后不易进行查考和复核,因此,原始记录资料的准确性十分重要,虚假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有害,为此,抓好原始记录的质量是提高整个统计质量的决定因素。
3、运转记录是设备的运行、停台、维修、保养的原始记录,必须有定人、定机的操作工人认真填写清楚。
4、在日历天数内按实填写实际运转时间和各种停机原因,不能任意空格,每月月底租赁机械由设备部负责收发,自有机械由各部门机管员收发。
5、各种修理项目的原始凭证,必须按规定表式,认真填写清楚,收集积累。
6、期末实有机械台数:指报告期最后一天实有机械台数。期末总能力计算:指报告期最后一天实有的机械能力。台日:这是一个较笼统的概念,一个台日即是指一台机械工作一天,根据各施工队工作制度的不同,一个台日可以是一个台班,亦可能是二个或三个台班。
7、制度台日数:等于台数*制度天数。
8、完好台日的计算:指报告期制度台班数内处于完好状况的机械台数,包括修理不满八小时的机械设备,不包括加班及计划修理待修送修、例行保养在八小时以及以上的机械设备。
9、实作台日的计算:是指在本期制度台日内机械实际出勤进行施工的台日数,一台机械必须工作4小时以上才算一个实作台日。
10、报告期故障次/台时:指机械设备在正常工作中发生的机械设备故障和因机械性能本身造成的机械事故,停工时间在2~8小时算一次故障,不足2~8小时不计算,超过8小时作不完好计算,但不作故障处理,非工作时间发生的故障及计划内的“常保养检修,不属于故障统计范围。
11、实作台时的计算:按机械设备投入生产实际运转台时计算,包括加班及二班制、三班制实际开动的台时,根据原始运转记录进行统计。
12、平均台数、平均能力的计算:平均台数是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机械台数,是根据报告期内同类机械平均每天的机械台数相加,用日历天数去除求得。平均能力是指报告期内同类机械平均每天的能力,用报告期内每天的同类机械的能力相加,用日历天数去除求得。
13、完好率=报告期制度台日数内完好台日数/报告期制度台日数*100% 14、利用率=报告期内实作台日数(包括例假日加班台数)/报告期制度台日数(包括例假节日加班台数)* 100%
15、报告时实作台数/报告期实作台数班数*8小时*100%
16、报告期同类机械设备实作总台班数/报告期机械设备平均台数*100%
17、报表计算式中的百分数,保留二位小数点。
18、各部门机管员必须认真负责收集、积累、汇总、统计各种资料和建立健全各类基础管理台帐。
19、各部门机管员必须按时、准确、清楚、齐全上报月度中所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