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闻学院考研 外国新闻史完结篇(2)

2019-04-02 16:49

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国际互联网络的扩展,通讯社越来越广泛地依靠国际互联网络传送新闻,播发稿件,极大的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数量和质量。 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垄断着世界上80%的国际新闻传播。

2)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拥有国内通讯社,他们在国内有记者网,其中有些通讯社各自或联合在国外设有自己的办事处或记者,以采集或发布新闻。有的则向世界性通讯社预订,或签订交换协定,接受国外新闻和提供国内新闻。

3)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文化上的落后,没有力量各自建立起强大的通讯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一项计划,支持它们建立区域性通讯社。 27. 通讯社诞生背景

通讯社是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它是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被称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近代新闻内容丰富、传播迅速,通讯社都起了重大作用。各国传媒都依赖通讯社以弥补自身新闻采访之不足。

1)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发展很快,报纸数量越来越多;

2)廉价报纸出现,报纸以注重传播政治主张转而成为传播新闻的工具,报纸对新闻的需求也大为增加。 3)各家报纸单独依靠自己力量搜集各地新闻既不经济也不可能。 4)同时工业革命中技术发展给通讯社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因此,可以说通讯社的产生是工业革命和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必然。 28. KDKA电台

是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于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最初播放了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一般认为,1920年即为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29. 广播业发展的一般历程

1)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最初播放了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它是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1920年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2)20世纪2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电广播电台。

3)20世界30-40年代为广播的发展时期。这期间技术上调频广播的发明,政治上二战各交战国开展宣传攻势,促进广播的发展。

4)二战后,大批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兴办广播,为巩固民族独立、发展经济文化事务进行对外广播的国家增加到55个。从技术上看,70年代以后调频广播电台广泛兴起,80年代以后卫星传送技术逐步推广,90年代以后数字音频广播开始勃兴,接收设备不断优化、袖珍化、多样化,广播传送的质量、效率、距离都有了空前的进步。

30. 简述广播电视机构体制的五种类型及特点,分析评价各种体制、格局的利弊 1)国有国营。

是由国家拥有并直接经营的电台、电视台。资产国家所有,政府直接领导管理;领导成员由政府任命,业务方针由政府规定,业务活动受政府监督;经费大部分靠国家拨款,有的辅之以受众缴纳的视听费以及广告费。 2)国有公营。

国家所有但由公司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主要特点是:资产国家所有,电台电视台又相对独立性;依法组成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进行领导管理,成员来自社会各界并具有广泛代表性;政府依法加以规范和监督,但具体业务由电台电视台自主进行;经费来自视听费、国家拨款,有的辅以广告收入。 3)社会公营。

两种具体形式;社会各界筹办经营和某公众团体筹办经营。

特点:一般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法律范围内独立进行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经费

6

靠视听费或各界资助、政府补助,个别的辅以广告收入。国家依法进行宏观调控管理。 4)私有私营。

是私人独资、合资或组成股份公司经营的广播电视企业。以赢利为目的,实行商业化经营,广告为其主要经济来源。资产为私人所有;在法制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行决定业务方针,国家只在宏观上加以调控管理。 5)公私合营。

指国家和私人合资或合办的广播电视机构,通常是由国家兴建并经营广播电视设备,私方制作节目而后租赁这些设备播送。不论合资和合办,国家通常处于主导地位,经费一般来自广告收入。

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的机构,通常被称为公共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通常被称为商业广播电视。

公共广播电视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弊端是经营管理缺乏活力,经济常常出现困难。

商业广播电视谋求商业利润,千方百计地改进经营管理,进行商业竞争,但节目品位不高,色情、暴力以及其他庸俗内容较多。 31. 网络传播的特点

1.数字化;2.信息容量巨大;3.多功能;4.多媒体;5.链接;6.星状网络;7.交互性;8.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性9.全球传播 32. 运作过程 传统:

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发布----反馈 互联网:

在线信息采集---把关权分散---多媒体的兴起和超链接信息产品----全天候新闻发布----多渠道反馈 33. 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提高公众自主参与传播程度,传媒机构不再是新闻传播垄断者

该表新闻传播主体地位原有格局。新媒体在受众数量上已经超过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 媒体机构功能改变,向多元化发展 媒体内部人员构成发生变化

34. 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㈠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1)人们不再只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音节,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 2)语言的产生还是人们的人类、抽象、分析、综合及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是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经验得以相传。

3)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使人们无须再用如现代人”动作字谜”游戏的方式来传递音讯,减少了编码解码时间。

㈡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1)它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2)它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使信息可以流传于异时异地,保存久远。

3)它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除社会成员的人际交流、公共交流外,还出现了专职的传播者或职业。 ㈢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使得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止的潮流。 35. 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轨迹

近代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可分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三个部分。

7

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㈡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其原因是:各政党自身的政治目的需要以及报刊对政党不得已的经济依赖。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政治上有明显倾向;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㈢工业革命和廉价报刊

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革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各国相继进入廉价报纸时期。原因在于: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4)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36. 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报业和政治的依存互动关系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和封建报刊都为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宣传。资产阶级为冲破封建雅致,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而封建官报及其御用报刊,制造舆论,维护其封建统治。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进行论争,形成了资产阶级政论报刊时期。资产阶级报刊的宣传也在客观上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2)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报刊发展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二是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又无封建复辟。其中,英国对封建传统破除不彻底,新闻出版仍受诸多限制,报业发展比较迟缓;法国革命最为彻底,但政局多变,时有封建复辟或专制政体出现,报业发展屡屡受挫;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政权巩固,报业发展较快。

8

37. 工业革命兴起对报业的推动和影响(廉价报纸产生背景)

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转轮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进,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收入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随后各国相继迎来了资产阶级报刊的廉价报纸时期。 38. 分析19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现代报业的演变 ㈠过渡时期的报业

从19世纪末到一战,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近代报业逐步向现代报业过渡。这一时期的报业统称为过渡时期的报业。特点是:

1)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之外的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称为报业的主体。 2)报纸面向大众发行,销量大增,有的大报发行量超过一百万份。 3)报纸在相互竞争中逐步兼并集中,出现了拥有多家报纸的集团。 这一时期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黄色新闻的泛滥和报团的出现。 ㈡现代报业的发展

1)一战结束后,世界历史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报业也随之出现。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报纸继续商业化进程,报业的竞争和兼并加剧。德意日等国家政治上法西斯化,其报业也走上了法西斯垄断的道路。 一战后,垄断化是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报业垄断有两个标志,即发行量增加,报纸种数减少;以及“一城一报”现象的普遍。

2)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繁荣,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国情不同,美日报业发展速度很快,英法较慢,但其特点是一致的:

⑴形成了少数“超级报团”;⑵出现了跨媒介或跨行业的垄断;⑶出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垄断。

3)20世纪80年代以后,兼并加剧,不仅出现了巨型公司,还出现了“蛇吞象”的现象,发展前景看好、管理有方的中小企业开始向大企业发起进攻。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又促使各行业超大公司不断追求规模效益,以争夺世界市场。从政治上看,西方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放松管制、鼓励竞争,尤其在金融、电信、广播电视、航空等方面,为企业兼并提供了政策依据。 39.试述近代报业由孕育到诞生的发展过程

16世纪是欧洲和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受到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尼德兰革命的影响下,旧的世界秩序开始瓦解,强烈的社会动荡接连不断。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政治动荡的不断加剧,社会信息量空前增加,作坊主、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都需要了解各地的经济信息以及与此有关的政局战况;王公贵族、政客、僧侣也关心各地的局势。于是在新闻信频繁传递的基础上,出现了手抄小报和新闻书这样的传播媒介。

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作为东西方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这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航海界人士十分关心各方面的信息,于是就有人专门打听商品销路、物价、船期等信息,抄写后出售,后来需要相同信息的人多了就形成了手抄小报。到16世纪,意大利其他城市及德英法都有手抄小报发行。 大致在手抄小报流行的同时,西欧等地也出现了一些不定期的新闻印刷品,内容常为某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与记事性的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多为书本形式,被成为新闻书,也有单页的新闻传单在街头出售

手抄小报和新闻书在相当时间里并存发展,它们是近代报刊的雏形,是古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事业的过

9

第六章 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1. 威廉·卡克斯顿:1476年开办了英国第一家印刷所——英国印刷术的先驱 1480年发行传单位宗教书作广告——英国广告的创始人

同时还是翻译家和出版家,1481年出版了第一本图解的英文百科全书《世界镜鉴》。 2. 巴特:1605年,出版不定期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

1624年,与出版商尼科拉斯·波尔尼合作创办《每周新闻续编》,连续出版23期以上,标志着英国报业的又一进步。

1641年又参加第一家报道国会新闻的《国会新闻》的编辑工作,被认为是英国第一位报人。

3.《每周新闻》: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1621年8月13日创刊,创办人尼古拉斯·伯恩和托马斯·艾克尔。这也是news 作为“新闻”之意,第一次用于刊名,从此流行开来。

4. 皇家特许制度:英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5. 星法院:

英国封建王朝对出版自由的管制手段。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1586年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也就是著名的“星法院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该法令一直维持到1640年,在54年间成为英国出版自由最大的桎梏。

6。 《国会纪闻》:1641年11月汤姆斯发行,是第一家专门报道国会新闻的周刊。 主办人塞缪尔·派克被称为英国第一大记者。

7 《信使报》时代:保皇派这一时期出版的反击国会派的报刊都是以此为名。

8 约翰·利尔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平均派领袖,也是杰出的出版自由战士。 平均派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中下层农民利益的代表,在内战中冲锋陷阵。利尔本是卓越的宣传家,他坚信天赋人权,其著作从人民主权的观念出发,提出取消国王和上议院,呼吁自由、民主,实现信仰自由等要求。他被称为“生而自由的约翰”。

9.耐德海姆:这一时期是报业的发展低潮。皇家特许公司恢复特权。

在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下,只允许出版两种官方报纸:《政治信使报》和《公众情报者》。这两种周报的主编同为奈德海姆。他是革命时期的报坛名人。1657年,他在伦敦创办英国第一家以刊登广告为主的《公共广告》周刊,被认为是广告报的始祖。

10。牛津公报:1662年,斯图亚特王朝颁布“特许制法令”,严厉管制报纸,并发行新的官报——《牛津公报》。《牛津公报》:1665年11月16日创刊,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张报纸。他改变了过去新闻书的形式,为单页两面印刷。逢周一周四出版。第二十四期起迁回伦敦,改名《伦敦公报》。后又改为每周四次出版,延续至今。

11. 弥尔顿和《论出版自由》:

弥尔顿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伟大的诗人。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1644年发表了《论出版自由》的演说,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弥尔顿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他相信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具有战胜其它意见而存在下来的无可比拟的力量。从弥尔顿的这种思想出发,形成了现代关于“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由修正过程”的概念。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12. 洛克和他的自由主义哲学思考: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

10


人大新闻学院考研 外国新闻史完结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控制测量实习任务书1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