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真题(酸、碱、盐)(7)

2019-04-21 23:28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加热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祸,称得质最为21.2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g;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g。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2NaHCO3====Δ

Na2CO3+H2O+CO2↑)

第 31 页,共 38 页

2015中考真题(酸、碱、盐)(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2 3 4 C 14 C 24 5 C 15 6 A 16 7 8 9 10 D 11 A 21 D 12 A 22 C 32 A 13 D 17 D 27 D C 18 D 28 A D 19 B 20 C 23 A 33 D B 25 D 35 D 26 A C 29 D D 30 C C 31 C 34 B B C D 二、填空题

36.(1)分子的间隔

(2)①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②H+ 、Cl- 、Fe2+ ③ B C

37.(1)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

(2)证明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3)NaOH+HCl═NaCl+H2O;

(4)蒸发结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滤液; (5)③

38.(1)CaO+H2O═Ca(OH)2;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2)CO2+Ca(OH)2═CaCO3↓+H2O. (3)Ca(OH)2+H2SO4═CaSO4+2H2O.

(4)①Ca(OH)2+K2CO3=CaCO3↓+2KOH; ②K

39.第一步:红;

方案一: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方案二:白色沉淀(或浑浊); 盐酸

40.(1)NaCl、Na2CO3 (2)CaO、Ca(OH)2、CaCO3 41.(1)滴瓶 红色 (2)碱性 酸性 (3) B, C 42.(1)Zn、Fe等活泼金属 (2)H2SO4+BaCl2=BaSO4↓+2HCl 43.O2(氧气) 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反应 <

⑴ 44.<7

⑵ ACE

第 32 页,共 38 页

⑶ (任答其中一点)

图6,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先捏扁胶头赶尽气体,再伸入试剂瓶中吸液 图7,滴管应放在洁净的烧杯内

图8,滴瓶上的滴管用后应不经洗涤直接放回原滴瓶 图9,应将滴管尖口向下 ⑷节约药品

45.(1)CaCO3 高温 CaO+CO2↑

分解反应

(2)物理

(3)过滤 漏斗

(4)用作化肥(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46.化学变化 玻璃棒

47.(1)偏大

(2)石蕊变红

(3)HCl+AgNO3=AgCl↓+HNO3(合理即可) (4)复分解

(5)盐酸除铁锈(合理即可)

⑴ 48.①溶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

②一段时间内溶液的温度升高 ;溶液pH明显下降直至小于7 ⑵生成白色沉淀;Ba(OH)2+H2SO4=BaSO4↓+2H2O

49.(1)(紫色)石蕊试液 (2)CaCO3 (3)氯化钠溶液

50.(1) Cu(OH)2、CO2 (2)Na2CO3(碳酸钠) 有气泡(气体)产生 51.(1)CaCO3 +2HCl=CaCl2 +H 2O+CO2↑

(2)BaCO3

(3)CaCO3 、BaCl2 和 KOH

52.(1)B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Zn+ H2SO4 = ZnSO4+ H2↑ (3)打开K2、K3,关闭K1 (4)50

53.[练习] Ag+

+ Cl- = AgCl↓ 2H+

+ CO32-

= CO2↑+ H2O[归纳] 沉淀、气体和水d

54.(1)B、D (2)NaCl(或氯化钠) (3)BaCl2(或氯化钡) 55.(1)锥形瓶

CO2

(2)①a ②浓硫酸 b

56.(1)CaO + H2O = Ca(OH)2;过滤(2)② ③ (3)CaCO3;Ca(OH)2 57.(1)CH3COOK (2)2CH3COOH+Zn=(CH3COO)2Zn+H2↑

三、实验探究题

第 33 页,共 38 页

应用]

[58.⑴胶头滴管

⑵使盐酸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或使反应物接触充分、反应迅速) ⑶指示反应的发生(或指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⑷溶液由红色刚好(或恰好)变成无色

59.(1)红 (2)稀盐酸中哪种微粒使石蕊试液变红? 60.(1)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发生反应

(2)加热

(3)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终止

61.(1)2Mg+O2 点燃 2MgO;

(2)不同意 体参与了反应 (3) 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空气中有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取燃烧后的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再将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燃烧产物中含有Mg3N2 O2的化学性质比N2活泼 (4)对照实验

①加热时,各组反应均加快。原因是升高温度反应加快。

②加热时,实验1的反应中气泡明显增多。原因是不仅有H2生成,还有NH3逸出。 ③实验2比实验3反应快。原因是Cl-比SO42-的作用强

④实验1反应最快。原因是NH4Cl溶液在反应过程中产生HCl,从而与Mg反应加快 ⑤加热时,实验1中的反应明显加快。原因是升温使镁与NH4Cl溶液反应加快,消耗HCl,促进逸出NH3;而NH3的逸出,又促使盐酸浓度增大,最终导致反应明显加快

62.【作出猜想】(2)H2SO4(硫酸) 【实验验证】红

【总结反思】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 【知识拓展】(1)不能 (2)NaOH(氢氧化钠) Al+2NaOH+2H2O=2NaAlO2+3H2↑

63.猜想Ⅰ:盐酸被NaOH溶液稀释(或混合后溶液体积增大) NaOH+HCl=NaCl+H2O

【实验探究】(2) 水 <

64.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1)将二氧化碳通人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2)CO2+2NaOH==Na2CO3↓+H2O

65.(1)2NaOH+ CO2 = Na2CO3 +H2O

第 34 页,共 38 页

(2)不成立

(3)与NaOH浓度有关,浓度过高会使酚酞褪色

(4)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5滴5%,2%,0.5%的酚酞溶液 (5)0.5

(6)因为酒精和水互溶,由于水的加入,影响酚酞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使其析出。

66.(1)放热 (2)SO2 (3)①c→d ②反应前装置中有空气存在 67.(1)红;(2)2NaOH + CuSO4 =Na2SO4 + Cu(OH)2↓; 复分解

(3)Ca(OH)2 + CO2 = CaCO3↓+ H2O 反思与评价: 2; 氢氧化钙;氯化钙等

68.(1)气密 对照 (2)不正确 (3)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69.(1)

(2)吸收SO2 (进行尾气处理) (3)实验 1

(4)①不够环保,②不够安全 (不够节能)

70. 实验验证 交流反思 (1)不成立 (2)< (1) HCl+ NaOH =NaCl+ H2O (2)盐酸 浅绿色 二 71.液化 挥发 加热试管,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72.(1)稀盐酸(稀硫酸或稀硝酸等) (2)无明显现象(或无气泡产生) A 73.探究一:(1)取少量该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

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样品成分中含碳酸根。

(2)C E

探究二:(3)将图中装置直立于桌面一段时间后,如果水柱位置不发生移动,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或其他合理答案)

(4)0.067% (5)偏小

74.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 35 页,共 38 页


2015中考真题(酸、碱、盐)(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如何制作视频1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