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术3-4(3)

2019-05-18 14:38

向的瞬时风速,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c,c,c?分别表示瞬时浓度,平均浓度和脉动浓度。将式(3-79)代入式(3-78)中,并取平均值,整理得:

?c?c?c?c????u?v?w??c?u???c?v???c?w? (3-80) ?t?x?y?z?x?y?z 定义Kx,Ky,Kz,分别为x轴,y轴,z轴方向的扩散系数,并有:

???????c?u??Kx?c?c?c ?c?v??Ky ?c?w??Kz (3-81) ?x?z?y将上述关系代入式(3-80),得到湍流扩散微分方程:

?c?c?c?c???c????c????c???? (3-82) ?u?v?w??Kx???Ky???Kz?????t?x?y?z?x??x??y??y??z??z?选取直角坐标系的x轴方向与平均风速方向一致,z轴为铅直向上,则:

v?0, w?0

假定各方向湍流扩散系数为常数,以c代表平均浓度,以u代表平均风速,则式(3-82)可

简化为:

?c?c?2c?2c?2c?u?Kx2?Ky2?Kz2 (3-83) ?t?x?x?y?z2)无边界点源扩散模型

(1)瞬时泄漏点源的扩散模型

① 无风时瞬时泄漏点源的烟团扩散模型 在无风条件下(u=0),瞬时泄漏点源产生的烟团仅在泄漏点处膨胀扩散,则式(3-83)可简化为:

?c?2c?2c?2c?Kx2?Ky2?Kz2 (3-84) ?t?x?y?z 初始条件:t=0时x=y=z=0处,c→∞;x≠0处,c→0。

边界条件: t →∞时,c→0。

源强为Q的无风瞬时泄漏点源的浓度分布c(x,y,z,t)为:

c?x,y,z,t??Q8?tKxKyKz?33?1222???1?x2yz?? (3-85) exp???????4KKK?yz???x??② 有风时瞬时泄漏点源的烟团扩散模型

在有风条件下,烟团随风移动,并因空气的稀释作用不断膨胀,t时刻烟团中心点坐标为(ut,0,0),则式(3-85)经坐标变换即得到源强为Q的有风瞬时泄漏点源的浓度分布:

c?x,y,z,t??Q8?tKxKyKz?33?12?1??x?ut?2y2z2???? (3-86) exp???????4tKKK?xyz?????(2)连续泄漏点源的扩散模型

11

① 无风时连续泄漏点源的扩散模型

若连续泄漏点源的源强Q为常量,则任意一点的浓度仅是位置的函数,而与时间无关,则有?c?t?0,无风条件,u=0,则式(3-83)可简化为

?2c?2c?2cKx2?Ky2?Kz2?0 (3-87)

?x?y?z初始条件: x=y=z=0时,c→∞;

边界条件:x,y,z →∞时,c→0。

源强为Q的无风连续泄漏点源的浓度分布c(x,y,z,t)为

c?x,y,z,t??Q4??KxKyKz?13?x2?y2?z2?1 (3-88)

2② 有风时连续泄漏点源的扩散模型

有风时,连续泄漏点源的扩散为烟羽形状,沿风向方向,任一x-z平面的泄漏物质总量等于源强Q

Q?????0??cudydz (3-89)

若流场稳定,则空间某一泄漏物质浓度恒定,不随时间改变,?c?t?0,有风条件下(u>1m·s-1),风力产生的平流输送作用要远远大于水平方向上的分子扩散作用,有

?c?2cu??Kx2 ?x?x则式(3-83)可简化为

?c?2c?2cu?Ky2?Kz2 (3-90) ?x?y?z初始条件: x=y=z=0时,c→∞;

边界条件:x,y,z →∞时,c→0。

源强为Q的有风连续泄漏点源的浓度分布c(x,y,z,t)为 c?x,y,z??Q4??KyKz?122???u?y2z?? (3-91) exp????????4x?KyKz???上述模型均考虑泄漏物质的扩散在无边界的大气中扩散。而实际上的物质泄漏往往发生

在地面或近地表处,所以对泄漏物质的扩散过程进行模拟时,必须考虑地面的影响。 3)有边界点源扩散模型

在考虑地面对扩散的影响时,通常按照全反射的原理,采用“像源法”处理,即地面如同一面“镜子”,对泄漏物质既不吸收也不吸附,起着全反射的作用。因此认为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时两部分作用之和:一部分是不存在地面时此点应具有的浓度;另一部分是由于地面全反射增加的浓度。对于地面源,任意一点的浓度应是高为H的实源和高为-H的虚源在此点造成的浓度之和。

①无风时瞬时泄漏点源的烟团扩散模型

12

c?x,y,z,t??Q4?3t3KxKyKzQ2?x?KyKz?12??1222???1?x2yz?? (3-92) exp?????????4t?KxKyKz???② 有风连续地面点源的烟羽扩散模型

c?x,y,z??2???u?y2z?? (3-93) exp????????4x?KyKz???③ 有风源高为H连续点源的烟羽扩散模型

c?x,y,z??Q4?x?KyKz?12?uy2???u?z?H?2??u?z?H?2???????exp??exp???exp??????4Kx??4Kx4Kxy??zz???????(3-94)

式(3-94)即为高斯扩散模型。若高H=0即为地面源扩散模型。 3.3 化工泄漏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3.3.1 化工泄漏的危害

泄漏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物料和能量损失

泄漏首先流失了有用物料和能量。据建设部1996年统计,我国城市供水损失的60%以上为管网漏失,而漏失率占总供水量的13%~15%。

泄漏还会降低生产装置和机器设备的运转率,严重的泄漏还会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运行,装置被迫停车抢修,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2)引发事故灾害

一是因为生产物料几乎都是易燃易爆物质;二是空气无处不在;三是由于生产工艺、安装、检修等过程的需要,离不开火源。 (3)环境污染

泄漏到环境中的物质一般难以回收,严重污染了空气、水及土壤。如很多化工厂区气味难闻,烟雾弥漫,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 3.3 化工泄漏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3.3.2 化工泄漏产生的原因 1)人为因素 (1)麻痹疏忽 (2)管理不善 (3)违章操作 2)材料失效

(1)材料本身质量问题 (2)材料破坏而发生的泄漏 (3)因外力破坏导致泄漏

13

野蛮施工的大型机动设备的碾压、铲挖等人为破坏;地震、滑坡、洪水、泥石流等造成管道断裂,车辆碰撞造成管道破裂,施工造成破坏。 (4)因内压上升造成败坏引起泄漏

如水管因严寒冻裂,误操作(管道系统中多台泵同时投入运行,或关闭阀门过急)引发水击造成管道破型。 3)密封失效

(1)密封的设计不合理 (2)制造质量差 (3)安装不正确等。 3.3.3 化工泄漏控制 1)化工泄漏的检测技术 (1)视觉检漏方法

通过视觉来检测泄漏,常用的光学仪器主要有内窥镜、井中电视和红外线检测仪器。 对于能见度较低的环境,可用激光发射器—激光笔在照射物上形成光点,易于确定泄漏点的位置。

(2)声音检漏方法 ①超声波检漏 ②声脉冲快速检漏

在管内介质中传播的声波,遇到管壁畸变(漏洞、裂缝或异物、堵塞)会产生反射回波,回波的存在是声脉冲检测的依据。因此,在管道的一端置一个声脉冲发送、接收装置,根据发送相接收到回波的时间差,就可计算出管道缺陷的位置。 ③声发射

利用容器在高压作用下缺陷扩展时所产生的声音信号,来评价材料的性能。 (3)嗅觉检漏方法

①狗鼻子 ②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器 ③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 (4)示踪剂检漏方法

①氦气 ②氢气 ③放射性示踪剂 ④全氟碳示踪剂 ⑤油罐泄漏示踪剂 (5)试压过程中的泄漏检测

①水泡法 ②化学指示剂检测 ③着色渗透检漏 2)化工泄漏的预防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2)可靠性设计 (3)日常维护措施

(4)把好设备监测关,实现泄漏的超前预防 (5)规范操作 (6)控制泄漏发生后损失的措施

14

3)主要危险泄漏物质的性质与应急处理 (1)硫化氢(H2S)

硫化氢中毒引起死亡大部分发生在现场,因此,对于中毒者要抢“黄金4分钟”。将中毒者迅速撤至空气新鲜处,并送医院抢救,在转送途中要坚持继续抢救。对呼吸困难者输氧,眼膜损伤者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2)天然气

烷烃类化合物没有毒性,但是会造成窒息,轻者使人有疲乏的感觉,中毒时产生“醉酒”现象,严重的会导致窒息死亡。 (3)一氧化碳(CO)

CO中毒的机理就是缺氧。 CO比空气轻,故救护者应俯身进入有毒环境,立即通风,并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揭开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并注意保暖。对呼吸停止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时转送医院。 (4)氯气(Cl2)

当空气中的氯气含量超过0.1mg/L时,人就会发生抽筋、失明,染上肺炎、肺气肿等疾病;人吸人高浓度氯气时,几分钟即可死亡。氯气既具有火灾危险性、又有毒害性,其危险程度比单一具有火灾危险的天然气等易燃物质更高。

抢险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用碱液、氨水或石灰水进行中和处理。 (5)氨气(NH3)

氨气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且有较强的腐蚀性,可引起皮肤、眼睛、呼吸道和肺等化学性灼伤,眼睛可致失明;大量吸入,可导致窒息性死亡。

发生泄漏时,尽快逃离现场到上风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大声呼叫。警戒区内应切断电源、消除明火。抢救时严禁使用压迫式人工呼吸法。 (6)氮气(N2)

氮气本身无毒,但是当环境中氮气含量,84%时,会出现窒息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疼、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甚至失去知觉;严重者可迅速昏迷,出现阵发性痉孪、青紫等缺氧症状,进而窒息死亡。 (7)乙炔(C2H2)

乙炔是无色气体,有刺鼻的大蒜味,相对密度为0.868,难溶于水,易溶于丙酮。乙炔与空气混合物有强烈的爆炸性。 (8)芳烃

芳烃是指苯、甲苯、二甲苯类物质汽状态存在,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当空气中苯浓度为2%时,5~10min即可致人死亡;为0.75%时,30min就有生命危险。轻症起初有粘膜刺激症状,随后出现兴奋或醉酒状态,并伴随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严重时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15


化工安全技术3-4(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上海五角场综合体项目设计任务书 - 图文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