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探究新知
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即:(4+2)×25 =6×25 =150(人)
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 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教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
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 4×25+2×25 =100+50 =150(人)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人) =150(人)
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 生:对。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
生1:我发现(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的结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根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 (凝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举例(3+4)×26 43×(10+5)
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做。)
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 板书:
(a+b)×c= × + ×
a×(b+c)= × + ×
(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 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将
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
3.巩固提高
1. 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是错的请说出原因。) 2. 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3. 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最好,掌声鼓励他(她)们 课题: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 234-66-34 (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 234-(66+34) (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 234-34-66 (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 560-178-22 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加法
简便运算(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实际的问题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出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3、能用得出来的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4、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得出简便运算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且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自己得出简便算法,且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进行计算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我们前几课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2、能举个例子吗?(生举例)
1、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我们来看看这个应用题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
饲养场养了6窝小猪,每窝有6只,现把360克防病药粉掺入饲料喂养。每只小猪平均服药多少克? 2、汇报:(1)360÷6÷6 (2)360÷(6×6) =60÷6 =360÷36 =10(克) =10(克) 二、展开
1、观察两种解法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猜测:根据360÷6÷6=360÷(6×6)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发表意见:“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
3、验证: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这样呢?你能举几个例子来验证吗? 生举例子验证 得出我们所观察出来的是正确的。
4、用处:我们所观察出来并经过验证的规律有什么用呢? 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简便
5、应用:用上面的规律算一算。 280÷35 360÷45 (1)独立做、个别板演。(可能有这样不同的意见) 280÷35 280÷35 360÷45 360÷45
=280÷5÷7 =280÷7÷5 =360÷5÷9 =360÷9÷5 =56÷7 =40÷5 =72÷9 =40÷5 =8 =8 =8 =8
(2)全班交流:板演的小朋友说自己的想法。 比较这几种解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用这样的方法来做跟以前的比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针对上面的这几种做法你还有什么想说呢? (得出:分的时候怎么简便就怎么分) 6、试一试:700÷28 256÷32 独立做、个别板演。
7、小结:今天学了什么?采用怎样的简便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呢?(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
像这样的题目除数是两位数时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有时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540÷(9×4) 620÷5÷2
420÷(14×6) 270÷45÷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20÷35 630÷18 486÷54 600÷24
集体做、校对。
3、提高练
480÷(□×□)=480÷20÷6 750÷□=750÷25÷3 560÷□=560÷□÷□
四、课堂小结:谈收获,质疑。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实际的问题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出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3、能用得出来的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4、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得出简便运算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且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自己得出简便算法,且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进行计算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我们前几课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2、能举个例子吗?(生举例)
1、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我们来看看这个应用题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
饲养场养了6窝小猪,每窝有6只,现把360克防病药粉掺入饲料喂养。每只小猪平均服药多少克?
2、汇报:(1)360÷6÷6 (2)360÷(6×6)
=60÷6 =360÷36 =10(克) =10(克)
二、展开
1、观察两种解法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猜测:根据360÷6÷6=360÷(6×6)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发表意见:“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 3、验证: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这样呢?你能举几个例子来验证吗? 生举例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