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我们所观察出来的是正确的。
4、用处:我们所观察出来并经过验证的规律有什么用呢? 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简便 5、应用:用上面的规律算一算。 280÷35 360÷45
(1)独立做、个别板演。(可能有这样不同的意见) 280÷35 280÷35 360÷45 360÷45 =280÷5÷7 =280÷7÷5 =360÷5÷9 =360÷9÷5 =56÷7 =40÷5 =72÷9 =40÷5 =8 =8 =8 =8 (2)全班交流:板演的小朋友说自己的想法。 比较这几种解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用这样的方法来做跟以前的比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针对上面的这几种做法你还有什么想说呢? (得出:分的时候怎么简便就怎么分) 6、试一试:700÷28 256÷32 独立做、个别板演。
7、小结:今天学了什么?采用怎样的简便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呢?(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
像这样的题目除数是两位数时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有时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540÷(9×4) 620÷5÷2
420÷(14×6) 270÷45÷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20÷35 630÷18 486÷54 600÷24
集体做、校对。
3、提高练
480÷(□×□)=480÷20÷6 750÷□=750÷25÷3 560÷□=560÷□÷□
四、课堂小结:谈收获,质疑。 课题:营养午餐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P48—P49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4、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镇中心学校为方便学生就餐特开设了学校餐厅,提供了一些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多媒体课件:图片)
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1、点菜; 师:“你想吃哪些菜呢?可以选择其中的三种,直接在它们的编号上做记号,点好的可以向我示意。”(出示多媒体课件:菜谱)
师:你在点菜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什么?(请学生口答)
师:大部分同学在点菜时,都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点的菜。服务员告诉我们这家菜馆正推出一个特色服务,向每位顾客提供一份家常的营养成分表。(出示多媒体课件:成分表。)你从中获得那些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畅所欲言)
师:请你利用这张营养成表,估计一下你刚才点的三道菜的热量总和、脂肪总和和蛋白质总和分别是多少?(请学生说说三道菜的营养总和。教师要相机板书。)
师:那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学标准呢?(出示多媒体课件:营养学家) 2、了解营养成分。
师:营养学家的话中“不低于”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个例子吗?“不超过”呢?
教师板书: 不低于2926千焦 不超过50克 ≥2926千焦 ≤50克
师:热量对我们有什么用处(热量除了给人在从事运动,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外,同样也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吸收等等)
师:脂肪呢?(脂肪食入以后通过代谢转化为热量供人体使用,或转化为体脂存储于脂肪细胞中。当摄入的热量过多,长期超过人体活动所消耗的热能时,多余的热能将转化为体内脂肪,存储于脂肪细胞中。)
师:蛋白质呢?(它能使我们具有抵抗力,少生病。) 3、科学配菜。
(1)适时指导:如果你的配菜方案不符合标准,准备怎样调整?(将超标的调低,将不足的调高。)(教师以其中的一个方案为例进行指导) 4、实践活动。
1、提出分组讨论问题:
如果让你搭配,你能配出多少种合格的午餐菜肴来? 2、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5—7人为宜每组选一名负责人,负责本组成员的分工组织和协调工作。小组成员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个性差异、学习水平差异等。(分组工作教师应在课前完成)
3、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教师可巡视班级,检查监督学生的活动情况,也可参与到学生
的讨论活动中,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必要的知道并相应的调整课堂计划。
4、请各组派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本小组其他成员适当补充。各小组要相互学习、相互讨论。
5、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给出解答。(不必要求学生列出所有的搭配方案。)
师:从统计结果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如:蔬菜点得多的方案,脂肪含量较底;晕菜点得多的方案脂肪含量接近50克;热量一般都在3200千焦以上、、、、、、)小结板书:晕素搭配,营养均衡。 5、调查统计
1、分发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请各组同学根据上表,在全部的方案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5种方案。
2、分发统计表格,请个小组统计分析后填写。
3、师生根据调查统计的信息,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全班同学同学最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 4、多媒体展示统计信息,请同学根据上面展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绘制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2)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教师从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给学生以启示。)
5、教师巡视班级,了解学生的调查统计情况及相关的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6、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一段时间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给出问题的解答。 思考题:
1、了解一下班上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全课总结:同学,通过今天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大家可以在课后通过其他方法获得更多的有关事物营养成分的知识,为自己搭配更为丰富的营养午餐。(出示多媒体课件:相关画面。) 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 脂肪含量不超过50克
热量≥2926千焦 脂肪≤50克
荤素搭配
营养均衡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题一:小数的意义
教材第50、51页的内容
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能力,概括能力。 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 1、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小数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小数?你能举出些小数的例子吗?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相关例子。 二、探索新知识
1、过去,我们学习长度单位时,都测量过自己的课桌高度,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讲桌的高度是多少吗?
指名测量,其它同学观看。 2、汇报测量结果。
3、师: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或高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4、出示米尺图
提问:上图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写成分数是多少? 1分米为什么可以1/10米表示呢?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引导。
5、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5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
同桌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10米、0.1米、3/10米、0.3米??? 让学生观察1/10米和0.1米,3/10米和0.3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接着让学生观察1/10米=0.1米,3/10米=0.3米,从这个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分母数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提问: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出示米尺)讲解:1厘米是1/100米;1/100米写成0.01米;0.04米是两位小数,请同学们想一想,3厘米、6厘米,用来作单位是百分之几米?怎样用小数表示?学生汇报: 板书:1/100=0.01 3/100=0.03 6/100=0.06 指着板书: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多少?
讲解并提问: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根据学生的汇报再次提问: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汇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师进行归纳整理。 巩固练习
1、填空:0.8表示( )它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50表示( ),它的计数单位是( );1里面有( )个0.1和( )个0.01。 2、判断:
(1)0. 8是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8份。( ) (2)1毫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 ) (3)1/10000=0.001 ( ) 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52-54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小数的数位增加的情况下,会读写小数。 2、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读数吗?(会)请正确读出下列各数。 板书出:103 17 2768 45083 师:这些都是什么数。 生:整数
师:整数的数位,计数单位是什么?
生边说,师边板书:
数位 计数单位 ??. ?? 万位 万 千位 千 百位 百 十位 十 个位 个 师: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10
二、创设情境,探讨新知
(1)投影展示部分商品的价格
师:通过观察这几种商品,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一个茶杯 1.2元。 生2:我知道了一盒铅笔蕊 0.5元 生3:我知道了牙刷的价钱是 1.58元 板书:1.2元 1.58元 0.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