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初步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抓好业务培训工作。县综改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等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就一事一议筹资投劳操作规定、财政奖补申报程序以及相关表册对全县10乡镇业务人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培训,并多次深入乡镇、村组进行现场指导。三是调查研究,制定好工作实施方案和项目规划。按照全县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精心规划,制作方案。一方面按照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覆盖面不低于20%的要求和财政奖补的主要范围,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印发了《盐津县村级公益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实施的目标,重点选择在沿水麻线豆沙、中和、普洱三个乡镇。
认真筛选审核乡镇上报项目。全县10个乡镇共上报134个项目,通过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到实地检查,报经领导小组审议,全县列入财政奖补项目88个。项目涉及全县10个乡镇31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2.2万户农户、11.6万人。四是严格把关,及时批复项目。通过自下而上,层层审核,领导小组把关,县政府审批等程序,全县于9月25日和12月10日先后审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8个,给予中央和省、市、县财政奖补资金935万元。五是精心组织,全面实施。项目批复后,各乡镇综改办、财政所、农综站等按照分组包片的工作原则,积极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筹措资金、投工投劳,全面实施项目。从8月全面实施以来,已完成建设项目55个项目,完成62.5%,其余在建项目预计在2009年1月底前全面完工。六是加强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我县及时出台了《盐津县一事一议筹资资金管理规定》和《盐津县村民一事一议筹资专用收据管理规定》两个文件。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跟踪检查工作,加强项目管理。
2、进一步清理核实乡村债务、坚决制止新增债务。一是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保障机制。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乡村债务清理工作组,落实了财政部门负责乡镇政府债务、农业部门负责村级债务、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分工负责制。县政府及时出台了《盐津县乡村债务清理核实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方式和实施步骤。今年3月,各级各部门采取自下而上,逐笔逐项清理核实确认的方式,对全县乡村债务进行再次清理核实、锁定债务。通过乡镇自查、工作组核查、政府审查,全面掌握乡村债务的现状,锁定总额,建立健全乡村债务档案,严格实行动态管理,为制止新债、逐步化解旧债奠定基础。二是建立乡村新债责任追究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把归还旧债,制止新债纳入乡村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将乡村主要领导离任审计作为一项长期制度来抓。认真执行“三个不准”和“两项制度”,坚决制止新举债搞建设的行为,严厉查处向村级组织转嫁支出的行为。三是全面树立“发展是政绩、减债也是政绩”的观念,积极化解旧债务。按照“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化解、规范管理”的原则,采取收欠还债、债权债务抵冲消债、租赁化债等措施积极进行清偿债务。截止目前,全县已化解2005年12月31日前的旧债务1568万元,2008年化解教育债务603万元。
3、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为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全县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加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宣传教育工作,扎实开展监测预警,抓好源头防范,全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建立了农民负担监测点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情况定期上报制度。今年以来,我县在滩头、普洱、中和、盐井等四个乡镇建立了农民负担监测点,每个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户农户作为监测户,定期收集农民负担情况,初步建立起乡、村、户的农民负担监督网络体系。二是加强村级公益建设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管理。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和程序,认真审核村级一事一议项目,检查指导农民筹资数额和筹劳数。同时,加大宣传引导,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操作。三是加强各项涉农收费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村级报刊订阅限额制度,实行超限额部分“谁征订、谁负责”的制度。加强对教育收费、村级报刊订阅等检查力度,及时纠正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