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教育工作总结(5)
2010-06-18 03:09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社会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与现代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教育发展不能充分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的理念和能力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名教师、名校长”的数量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投入不能满足办学条件、资源配置、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的要求等。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xxx教育面貌巨变的一年。难得的历史机遇,使我们聚会在教育现代化的伟大旗帜下,协手踏上创建的征程,虽然伴有劳累和汗水,但创建的累累硕果足以使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虽然历经艰辛和曲折,但探索实践的经验足以使我们刻骨铭心地牢记。这些经验是:
一、发展是主题,惟有加快发展才能赢得主动
当今教育形势,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如何抢抓历史机遇,在国际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周边地区竞相争雄的发展态势,如何把握教育发展趋势,在地区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面对教育发展的实际,如何遵循教育规律,胜利完成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广大教育工作者针对这些问题,始终坚定发展的信心,坚持发展的主题,开创发展的新局面,为xxx教育的全方位竞争赢得了主动。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教育服务贸易的扩张,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将日益加强,国际资本和办学机构将大规模地进入我国教育市场,我国的教育主权将受到冲击,教育市场可能会部分丢失。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积极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力求用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2006年,全市教育总投入近2亿元,比上年增长7%;非财政性教育投入4744万元,比上年增长14%,重点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以来,共完成建设项目132个,建筑面积近30万M2,完成基础建设投资2.5亿元,教育技术装备投资近5000万元,教育系统固定资产总投入近3亿元,形成了基础教育与成职教育协调发展、初级中等教育与高级中等教育、开放式教育递进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迎接国际教育竞争赢得了主动。
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提高办学效益、满足群众教育需求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周边地区提高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抓手。xxx教育质量有传统的历史优势,得益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撑,更得益于教育布局调整占得了先机;xxx教育要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也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教育现代化工程与教育布局调整工程相结合,采取先城区后农村、先高中后初中和小学、先规模定点学校后一般学校的策略,将各级各类学校由2000年的74所调整到2006年的57所。普通高中6所,平均每校服务人数7.5万;普通初中调整到18所,平均每校服务人口2.5万;小学调整到29所,平均每校服务人口1.66万,同时使在城镇就读的小学生数和中学生数分别超过了总数的80%和90%,有效地提高了办学效益、质量和水平,为提高地区教育竞争力赢得了主动。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育理想与现实问题的抉择中,我们始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抢抓机遇求发展,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提出新的目标任务,努力创造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在完成“两基”任务后,积极实施“改造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危房”行动计划,提前两年完成了省政府规定的工作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巩固提高了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积极拓展教育事业的发展空间,加快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并不失时机地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工程,拉动各级各类教育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发展;坚持正确的发展观,积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规模、数量、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根据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方针,加大对农村学校建设的倾斜和支持,较好地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了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为胜利完成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赢得了主动。
2008年教育工作总结(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