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发展的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变化大、潜力大、外向化、集群化、民营化、特色化、一体化。变化大表现为:发展速度快,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幅,经济总量都比5年前翻番。运行质量好,四地不仅财政收入、人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实现了同步大幅度增长,而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潜力大表现为:现有基础好,较大的经济总量、较强的财政实力、较高的人民收入水平,为今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后劲足,四地既有颇具规模的产业基础,又有国家政策支撑,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外向化表现为:近年完成进出口总值都在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如昆山市,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613.5亿美元。集群化表现为:支柱产业都实现了集群发展,基本实现了几业甚至一业兴市。如,静安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18亿元,占经济总量的88.3%;卢湾区服务业占区增加值比重达到94%,其中现代服务业占到67%。民营化表现为: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如,昆山市个体私营经济入库税金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近30%。常熟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近?50%?。特色化表现为: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体产业,如静安和卢湾的现代服务业、常熟的服装业、昆山的信息产业等都成为城市的名片,靠鲜明的比较优势,形成了在长三角甚至更广区域中的强大竞争力。一体化表现为:城区和农村已无明显界限,昆山和常熟市均取消了村级建制,转为社区和居委会,农民宅基地可与城镇等额置换。
二、四地加快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四地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也创造了成功的发展经验。
(一)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四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用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引领发展全局。四地在发展中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高招,但共性的一点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昆山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自费开发为起点,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昆山之路”。昆山提出“想在先、干在前、不满足、不停步”,“敢于负责、敢于突破、敢于争取”,这些都体现了昆山人思想上勇开先河,发展上走在前列的胆识和魄力。常熟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首要任务,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先后闯出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碧溪之路”,“市场带动产业、产业提升市场”的“富民之路”,民众无障碍自主创业、企业无障碍自主发展的民营经济“腾飞之路”,被评为“影响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静安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坚持双高战略,打造国际静安,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度,着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卢湾区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加快“四个率先”的大局,牢牢把握2010年上海世博会机遇,抓发展、重民生、促和谐,扎实推进“精品卢湾、和谐卢湾、魅力卢湾”建设。四地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不同地域有不同重点,解放思想贯穿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发展的法宝。
(二)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快经济多元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几年,四地都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实现引进项目、引进资金的加速膨胀,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昆山利用临沪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主攻“基地招商、科技招商、服务业招商”,建成了世界500强企业介入的高附加值、高出口、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框架。目前,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在昆山建立了5500多个项目,注册外资超过2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40亿美元。以全国0.1‰的土地,聚集了全国2.3%的到账外资和1/9的台资,创造全国?2.5%?的进出口总额。卢湾区把招大引强选优和安商扶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构建招商服务体系,建立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受理、免费代理、全面服务,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四年来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机构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