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牢固树立大招商工作理念,突出重点楼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大力引进能级高、潜力大、效益好的企业。去年底,有商务楼154幢,聚集了1200多个知名品牌,聚集了跨国地区总部、投资公司、机构130多家,聚集了现代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二是发挥园区载体优势。昆山、常熟等地都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建设好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园区,把园区做大、做高、做强,真正实现“筑巢引凤”。昆山市加强园区建设,不断扩大园区规模,形成了以国家级昆山开发区、昆山软件园,省级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光电产业园、昆山高新区和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园区型开放型经济格局。常熟市建立了常熟经济开发区、东南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全省首家设立口岸联检服务中心,精心培育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并形成产业优势,引进海外企业29家、私营企业1942家。卢湾区利用破旧的厂房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命名为“智造局”,在其权属、结构、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其功能、用途、形象、面貌,一幢旧厂房改造后年创税收3000多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00多个。三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四地都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外贸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扩大开放中优化资源配置,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步伐。昆山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利用外资形成良好态势,目前,共有超亿美元的大项目50个,世界500强中有34家在昆山投资了56个项目,全市三资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为89.6%,被列为全国扩大外事审批权试点县级市,国际友好城市增至11个。常熟在巩固日本、美国、欧盟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拓展俄罗斯、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层次和技术水平,促进外贸出口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累计完成注册外资73.2亿美元、到帐外资42.3亿美元。静安区加速经营理念和方式与国际接轨,大力引进国际性企业主体,创造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先后与美国的旧金山市、巴西的冈比纳斯市等签署了友好交流合作备忘录,与国内6个地、市结成友好地区关系,2008年引进合同外资10.1亿美元,实到外资5.3亿美元。卢湾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重点引进规模大、结构优的外资项目,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8.5%,累计吸收外资项目430个,合同利用外资16.3亿美元,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47个。
(三)坚持大项目牵动战略,加快培育新的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四地都高度重视大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加快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升级抓大项目。昆山突出发展具有强大牵动作用的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加速集聚并向高端化发展,龙腾光电等一批龙头项目顺利投产。常熟深入推进工业经济“333工程”,发挥高分子新材料、电气机械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的辐射作用,拉长产业链,拓展产品群,发展一批应用延伸企业和协作配套企业,形成销售超100亿元企业3家,超50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30多家。静安进一步优化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增强集聚辐射效应,专业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引进了近100个世界知名品牌,实现税收37.9亿元。卢湾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先后引进“西雅”中国首家旗舰店、新赛博数码广场、法国著名品牌“爱马仕”等大型品牌旗舰店,实现第三产业占区增加值比重94%,现代服务业占区增加值比重66.9%。二是围绕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上大项目。
四地都在新一轮竞争中瞄准产业定位,加快培育自己新兴的支柱产业。昆山围绕建设十个科技创新载体、十个服务业集聚区、十个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培育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培育了一批超百亿元级的大企业集团。常熟以实施百家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企业群,积极打造广达制造城和光伏产业基地、氟化工基地,鼓励企业参与制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静安区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以高品质商务楼宇为依托,大力引进高能级企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加速集聚专业服务业。全区80幢重点楼宇的税收收入占税收总额的51%,其中9幢楼宇的税收收入超亿元,最高一幢楼创税达18亿。卢湾致力于服务外包发展,成立现代服务外包专修学院、服务外包标准化促进中心,建立上海市首个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吸引宏梦卡通、翰威特等一批国内外领袖级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