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组织 依靠群众(3)

2010-06-17 20:07


    我区村级组织在执政方面存在信任、控制力和凝聚力等问题与挑战,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书记等少数人的执政方式,影响与削弱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多年来,各级党组织始终强调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但在具体工作指导上,强调“能人治村”,忽略了支委成员、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集体力量,形成了书记执政或书记加村长的少数人执政的格局。书记或书记加村长的少数人执政,脱离了组织,脱离了党员群众,使得村组织形同虚设,凝聚不成堡垒,缺乏战斗力;同时,少数人执政还严重地涣散了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涣散了党心民心,导致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群众对村务失去兴趣,对两委会失去信心,对村干部失去信任,造成村级组织“控制力”和“凝聚力”下降。出现少数人执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选好一个书记治好一个村”的认识影响是其思想根源;不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村民自治等法律制度处理村务是工作体制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的;书记兼经济合作社主任、权力过于集中,削弱村民委员会及村长的民主自治权利;党员不愿参与有客观原因也有党性觉悟上的问题;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就业方式和利益分配的“四个多样化”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是重要因素。我区很多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人执政问题。这在平常情况下还可以勉强应付,一旦遇到大规模开发建设、各种利益矛盾交织等复杂情况,此时,缺少党员、村民代表和广大村民支持的少数“ 寡人执政”就无力招架了。
    二是村级群众组织发育不健全,缺少与两委会和上级政府沟通对话的平台。农村各类组织是农民联系政府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目前在村里的各种组织中,党组织和村委会以管理者、服务者和执政者的身份存在;以性别、年龄组成的老年、妇女、民兵和共青团组织,政治性强,缺少经济驱动力,不能履行“表达利益诉求”的“代言人”职责;其他产业组织松散不健全,还在成长中,也不具备“代言人”的能力。由于我区农村组织发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当前能代表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利”的农民组织还很少。管理者与群众之间,缺少对话渠道和平台,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矛盾的谈判、博弈机制在我区农村尚未形成。因此,一旦发生利益冲突,村极组织包括上级政府直接面对的是缺乏组织的群众;而没有组织的群众最容易被坏人或非法组织所利用;在此情况下,解决问题就很难了。
    三是区镇乡(街道)部分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做到充分信任农民,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引起村干部、村民不满。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农村工作方针的灵魂是相信农民、尊重农民。相信农民什么?是农民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尊重农民什么?是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自治权利。应该说,这几年我区涉农部门和干部的思维方式和各种方法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的改进,但也存在与农民协商不够,工作不细致,甚至包办代替的现象。比如,征地拆迁、撤村并村,都不同程度存在与农民“协商”不够的问题;比如,派工作组去农村是必要的,但大事小事都要派,就难免不发生“干涉”的问题。有人打比喻说,政府是大人,农民是孩子,政府把球抛给农民,不放心,又把球拿回来…这就是政府与农民玩球过程中的心态。“执政者的自信、执政者对农民的信任、农民对执政者的信任,三者互为因果,同消同长,而执政者始终占据着主动地位”④。由于政府对农民始终信任不够,导致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出现偏差,或命令主义,或越俎代庖。这样,农民对政府就有意见,农村工作就难做了。
    此外,村干部收入较高而且相对稳定,与村民形成鲜明反差,引起党员和村民群众心理失衡⑤;少数区镇村干部党的农村政策水平不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欠强,工作不深入,作风粗暴,办事不公,执法不严,甚至以权谋私,激起村民怨恨;一些非勤劳致富和富而不仁的所谓“爆发户”和村霸、“二赖子”等横行乡里,强行承揽村里的大小工程项目,导致村民强烈不满等,都是上述问题不可忽视的因素。

依靠组织 依靠群众(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加快我市山区绿化的调查与建议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