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些学校的教学案设计中缺少高考精典题一环的选取与回顾。
4、有些青年教师对教材、大纲的刻苦钻研、正确把握不够,集体备课后,不能很好地内化自己的东西。内功不够扎实。
课堂教学方面:
这一次高三历史教学调研共听了15位教师的课。历史课堂教学10节是优秀,优课率占66%,4节是良好,1节是一般。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一览表》
优秀良好一般备注
省中2
光华2
南中21
三中111
戴中11
埭中11
竹中1
优点:
1、大多数学校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念比较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二主”模式——教的主导和学的主体作用。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之树,从微观上让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同时分析、理解、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因果关系。创设的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性,能注意到分层教学;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的引导、点拔、归纳到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以“问题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问题的创设来构建知识体系,再通过基础知识、知识结构来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教学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重“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思维方法的有效训练。
2、有些优秀教师能以学生为本,师生活动频繁,注重教学实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历史结论抛给学生,而是一环套一环,步步诱导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得出结论。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回答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评价意识。南中、埭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状态良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时发出会心的的笑声,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3、各校除了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外,像光华、南中还坚持养成学生自主看书阅读教材的习惯,在中古代史新授课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中自主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并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考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滚动的自主复习的模式。
4、南中、三中在课堂上坚持进行纸笔训练,每一节课前教师先设计好一小张既能构建知识体系,又在知识体系上“挖空”可以“填空”的默写的材料进行训练。天天坚持下去必有成效,因为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不断地温习,又能构建知识体系和夯实主干基础知识。
以上说明这些教师能深入的钻研教材和大纲,积极地开动脑筋、精益求精地进行教学思路和策略的设计。他们对教学的执着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动。
问题:
1、有个别教师讲课缺乏激情,仍以知识的罗列和知识的疏理为主,以自己的讲述和分析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没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活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教学观念依然很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的了无兴趣、索然无味。
2、有的学校虽然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认真设计了教案,但由于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学生的思维不能被激活,有的教师教学的应变能力较欠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得不好,教学效果不明显。
3、有的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状态。
4、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太少或没有,没有形成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对学生思维过程或回答的内容不能够作出很好的点评或点评不到位。学法指导的力度不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所想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