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车间实行计件工资,工人没有底薪,一般熟练工人在订单满负荷的情况下每月工资最高的可达三四千元,但不熟练的只有一千多元,甚至更低,有的新来的学徒工在刚脱离师傅的一段时间内,每天11个小时仅能挣二三十元。不熟练的工人是计件的,但技术能手却一般不是计件的,而实行年薪制。厂里如果订单较少,就把计件的工人放假回家,只留下年薪制的老师傅。
工人没有任何保险,甚至连车间主任也没有。早在 1999年,有一项保险――养老保险,公司是为职工交纳的,但后来公司方面交纳的保费逐渐减少,到了XX年,干脆不交了。公司在社保问题上一直欺骗工人,直到现在诸暨社保网上可以查到个人和企业的缴费情况,才逐渐有工人知道自己保险帐上其实并没有公司那笔钱。
车间目前也招工,但是只要熟练工。新手即使进入车间也没法生存,因为计件工资制造成新手根本没有人去教。以要求员工做保证为由,员工技术证书被压在厂里,甚至车间主任也不例外。新工进厂要押一个月工资,也就是说,第二个月发第一个月的,第三个月发第二个月的。另外新来的工人每人要交140元买工作服,而工作服是不回收的。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厂里只工作一个月,那么他不但挣不到钱,还要倒贴钱。
所有工人的工资在发放时都被扣去15%,名义上是交税,但实际上工人都知道个人所得税是有起征点的。
新进厂的技校学徒有三个月的试用期,在这三个月内不计件,工资是固定的,第一个月600元,第二、三个月1000元,如果住在厂里,从中需要再扣去住宿费。
车间主任实行年薪制,效益好的年份可达十万元出头,不过这两年,以效益不好为由,加工中心主任的月薪已降了一半,约三四千元。其实09年上半年,公司几乎一直是满负荷运转。
外贸部的业务员一般大专毕业,工资并不高,年薪两万,低于不少技术工人。有的业务员说因为业绩不佳,自己都要没脸在这里工作下去了。
公司提供午饭晚饭,但如果晚上休息,晚饭就没有了。不过食堂只提供菜,米饭需要自带大米蒸,所以每个人的饭盒旁边都放着一个大米袋子。
工厂一般不提供住宿。只有几个安徽技校新毕业的工人住在厂里。那是一间20平米左右的小屋,有一个卷帘门,但由于不能关,所以可以说是没有门。房间里并排摆着6张床,睡7个人,没有砂窗,炎热的夏季蚊子肆虐,厂里的蚊子实在太多太厉害,蚊香也不顶事,有的小兄弟只好穿着长袖工作服睡觉。但就是这样一个房间,它的月租却竟然超过了北京市区。厂里从他们每人工资中扣除300元,7个人总计2100元!人事处主任眉飞色舞地对我讲:“很划算的!”后来由于又来了7名学徒工,原先的7名工人被要求搬出去住,他们合伙在附近镇上租了一间房子,两室一厅,毛坯房,地板没有抹平,每月250元,里面空无一物,目前正打地铺睡。
前面讲的这些就是缝制设备厂工人待遇的大致情况,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工厂生活很艰苦,但其实这是工厂的普遍现象,在诸暨,该厂的待遇绝对不算差的,因为它在当地毕竟是有头有脸的龙头企业,毕竟是所有诸暨绣花机厂的鼻祖。事实上,由于质量的要求高一些,工人的工资高一些,缝制设备厂出品的绣花机已经比周围小厂的成本高不少了。所以我想我们的注意力也不要放在这一家个别的工厂上。
我在厂里短短的一个多月,遇到了两次并不算严重的工伤,一次是一个工人的手指被刀具划了一个很深的大口子,流进了很多冷却液,发炎化脓。而另一次,是一个新工人的指甲被卷进铣床里。比起那些血汗工厂而言,缝制设备厂还算通人情,负担了医疗费,由于这名工人必须休息一个月,厂里发了700元养伤费(不过本来工伤休假,工资也是应该放发的)。
工人在有订单的时候可以说没有多少业余时间,他们一般每天早上7点到厂,晚上9点离开。每周只有周日休息一个晚上。晚上如果休息的话,生活相当枯燥,到工厂的末班车只到晚上6点,所以住厂里的工人不可能去市区。如果休息一天的话,这些年轻工人有时,先去网吧包夜,然后第二天早上去市区买东西,下午回来睡觉。除此之外,打牌、看电视是最常见的消磨时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