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报告(5)

2010-06-17 17:28

  4、切实加强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我县新建、续建、整治了一批水库工程项目。龙爪河引水工程加快推进建设,已实现县城供水的目标。重点整治了以新桥大堰、红岩大堰为主的112条引水渠和双河、玉龙、红龙水库为重点的30条水库干渠,使全县水库渠系防渗整治率达60%,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9.76%。在赤水河沿岸实施雨水节灌工程,解决旱山村基本用水,投资2400余万元大力实施烟水工程,为烤烟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已启动盐井河提灌引水工程前期工作,着力缓解因缺水给石屏一矿、仙潭集团等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永乐工业园区的启动和建设需要。同时,大力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十一五”以来投资2000余万元,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全县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生活用水保障水平不断增强。

  5、快速推进城镇建设。按照拓展西区、完善东区的思路,创新城市开发模式,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县城西区概念性规划、新城控制性详规。目前,西区1.8Km主干道一期工程以及金兰大道顺利完工投用,奢香文化广场、金兰市政广场、体育中心广场、大梯步等市政工程建成投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县城成功开行公交车,农贸市场逐步规范,县城主要路口设置了交通红绿灯,垃圾处理场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城市交通、卫生、市场秩序和违规建设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整体形象显著提升。高起点完成二郎、太平、黄荆等小城镇建设规划,集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综合承载能力逐步提高,有力促进了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结合易地移民、扶贫搬迁、避让搬迁等工程实施,加快新村庄建设,“县城、集镇、村庄”三级梯度辐射、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08年城镇化水平达到22.8%。

  (五)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活县的重要举措,健全机构,完善载体,创新机制,拓展渠道,领导带头招商,驻点对接招商,全程跟踪服务,招商引资呈现出“规模更大、质量更优、来源更广”的显著特点。

  1、加强以项目、资源、投资商、落户企业、人才、招商网站等“五库一网”建设为核心的招商引资工作载体建设,不断夯实招商引资基础,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招商引资体制和机制。

  2、成功举办了重庆项目推介会、广东项目推介会、百年县庆项目推介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加大对各个在谈、签约项目的追踪对接力度,制定出台《古蔺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奖励制度,激发全民招商热情,有效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3、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化落户企业后续服务,逐步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促进以商招商。立足我县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以现有企业为基础,积极引进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现有产业。着力培育煤、酒、旅游、农产品加工、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突出产业招商。充分挖掘我县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培育旅游品牌,集聚旅游人气,做强旅游产业。实施小分队带项目划区域驻外招商,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成效。

  4、积极督促各乡镇抓好“回引工程”项目、畜牧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项目、各类小型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协助条件成熟的乡镇,以酒业、农畜产品开发、建材等产业为重点,探索特色小型工业园区建设,以特色项目开展园区招商,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推进特色产业向园区集聚,培育园区特色产业集群。

  三、“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我县“十一五”规划实施较为顺利,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县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一产稳、二产快、三产慢的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32%下降到2007年的27.5%,2008年又降到23.6%。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第三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推进经济转型任务仍十分艰巨。

县委“十一五”规划期间评估报告(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汇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