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突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品牌,重点发展黄荆生态旅游和太平红色旅游;制订完善旅游业发展措施及相关优惠激励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积极鼓励和扶持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努力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会展、拍卖、租赁、网络消费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不断提高通讯、运输等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四是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交通基础建设,全面完成S309线鱼化--水口段、古金路护家--椒园段等通乡公路改造和古蔺太平港区建设,启动叙大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震东—茅台一级公路前期工作。继续完善矿区开发电网建设,全面完成龙山—走马110KV、鱼化220KV输变电工程建设以及观文、双沙等大矿配套35KV输变电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网完善工程,确保矿区开发及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全面完成龙爪河引水工程建设,启动古蔺河综合治理石梁子水库、盐井河引水工程建设。继续加快以路、水、土、房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生活水平。切实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城镇管理,提高承载能力,努力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二)强化体制机制改革,激活跨越发展活力。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突出抓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完成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妥开展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加快投资、国有资产管理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资本、土地、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深入开展经济发展软环境治理活动,严格责任追究制,实行全方位监督,真正把古蔺建成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发展热土。
(三)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政策措施,搞好就业、转移和提升三大工程,妥善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大力倡导自主创业,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高度关注困难人员和弱势群体,按时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搞好帮扶救助工作,使社会保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继续推进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机制等制度,继续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进度,切实提高集中供养率,努力使农村最弱势群体实现应保尽保。
扎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加大扶贫解困力度,继续实施新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信贷扶贫、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金等扶贫工程,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逐步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缩小贫困比例。
(四)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1、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义务教育,抓好高中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大力开展优质课展评、学科带头人巡回讲学等活动,努力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继续完善社区责任医生、双向转诊制度,拓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有效缓解社区居民就医难、看病贵现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整治,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3、积极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推行计生综合改革和利益导向机制,继续实施“计生惠民”行动,不断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促进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