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4)

2010-06-18 06:06

(十)做法经验

1、创新勘界勾图工作方式。外业勘界勾图人员紧缺是我县明晰产权最大的困难。为解决工作量大与技术人员少的矛盾,我县在加强培训,增加技术人员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工作方式,合理调度,使有限的技术人员最大效能地发挥作用。一是采取“歼灭战”和“阵地战”相结合工作战术,根据调查摸底进展情况,对进度较快、先期完成调查摸底、具备外业勘界勾图条件的村组,集中全县所有勾图人员,实行打“歼灭战”的办法。待全县所有村完成调查摸底后,再将人员分散到剩余村,实行人员包干“阵地战”。二是实行后勤保障线与业务技术线“4+1”模式,明确乡村林改干部与勾图人员职责分工,驻村林改工作组负责摸清林权现状,组织群众实地指界,解决矛盾纠纷,提供后勤服务;勘界勾图人员负责外业勘界勾图填表和资料整理,提供技术保障,对面积小、宗数少、人口多,在图纸上难以勾绘的,我们通过实行联户绘制示意图,分户编号发证的办法,加快进度。三是对外业勘界勾图人员从勘界勾图、资料整理、资料录入到填证发证实行质量终身制。

2、正确处理林改与“四大”关系。在整个林改进程中,我县特别注重处理好林改与果业发展、矿业资源开发、国有林场和招商引资四者间的关系。我们的做法得到省林业厅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省**林改座谈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三、主要做法

在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我们主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调查,夯实基础

全省林改动员大会后,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由县里组织工作组,县领导亲自带队,抽调了24人组成6个调查组通过走访农户、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林农意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重点是对果业开发情况进行调查,全县25.6万亩果业情况为,按山林分:国营山场开发面积2.7万亩,集体山场开发面积5.7万亩,自留山开发面积17.2万亩;按开发主体分:外商和干部职工开发面积4.3万亩,占全县果业开发面积的17%,农民自行开发面积21.3万亩,占全县果业开发面积的83%。针对集体山林流转开发多、农户自留山责任山流转复杂的实际,对外商承包开发果业的集体林,集中统一规划流转开发果业的自留山、责任山如何确权发证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制订了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最终明确了发证对象,使这一疑难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二)建立机制,强化责任

为确保林改顺利开展,我县在林改开展过程逐步建立了各种工作机制,大大增强了各级领导和林改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建立林改组织机制。县委、县政府组建了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直各有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林改督查组;组建了从全县有关单位抽调的63名作风优良、工作能力强的技术骨干组成的县林改办;乡镇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和设置了林改办,村、组通过民推公选,分别成立了村林改工作小组和组林改办事组,做到机构齐全、职责明确,领导上有人抓,工作上有督促,切实加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对林改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了目标考核制度。县、乡、村、组层层签订了林改工作责任书,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并将工作成效与年终考核相挂钩。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以县纪委的名义下发了《***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对在林改过程中不认真执行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必须按相关纪律坚决查处;尤其是不认真执行“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政策的行为,实行县直接划拨违规收费,依法、依纪、依规严肃查处。四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本着从紧、节约、实事求是的原则,安排了105万元林改专项资金,从而保障了林改经费和物资双到位。

(三)广泛宣传,全民参与

为把林改政策落到实处,我县把宣传工作作为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向全县的农民朋友印发了6.8万份《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二是在县有线电视台设立了“领导谈林改”、“林改知识每日一题”等林改宣传专栏节目;三是编印了一份林改简报,一本林改宣传册,设立了乡村一个宣传栏,启动了一辆宣传车,一个宣讲队,一个文艺节目等“十个一”宣传活动。通过深入宣传,改变了果农认为果园内无林木资源砍伐,不需进行林改,有无确权发证没有关系的错误认识,在全县上下形成个个议林改、人人参与林改的浓厚氛围。

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春季环境卫生整治情况的汇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