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身因素来看:一是产业结构矛盾依然存在,非农产业比重偏低,虽然2007年我市非农产业比重达到72%,但较当前高水平经济结构标准相差超过10个百分点。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高,农产品转化增值率较低,增产增收的基础还不稳。三是工业经济潜力没有得到体现,缺少品牌企业和产品,缺乏布局集中、规模集聚、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产业园区和企业群体。四是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在gdp所占比重相对较低,等等。
基于上述分析,今后三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就是要着眼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两方面,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综合分析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形势,凌海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一年迈大步、两年上台阶、三年再造一个新凌海,全省位次向前排”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三年全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市富民为目标,全党动员,全民创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思想大解放、对外大开放、项目大推进、资本大投入、产业大发展,为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三年再造一个新凌海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五个翻番、一个提高”。“五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翻番,达到200亿元,预测在省里排在第8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番,达到8亿元,预测在省里排在第6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番,达到6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番,达到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番,达到220亿元。“一个提高”即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000元,比2007年增加2300元,预测在省里排在第9位。
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9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
三、发展任务
(一)深化结构调整,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凌海的特色产业是钼铁,2007年钼铁产量近1.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2.4%;实现总产值70多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6%,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4%。今后,我市将继续扶持沈宏、华龙、华宇等主要钼铁生产企业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开发和利用先进的技术、工艺、装备,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提高我市钼铁行业整体水平。同时,加快衡泰钼铁等新兴企业发展步伐,打造第二梯队,力争3年内钼铁产量占全国份额30%以上,实现产值130亿元,新增纳税额1亿元,打造中国“钼铁之乡”。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锦州产业转移,按照省级标准规划、建设好双羊中小企业园区,实现产业、资金和技术集聚,尽早实现大锦线工业走廊“项目连片、产业成群”。要以金华、大地丰肥业、圣田农产品三户企业为核心,加大凌南工业园整合开发力度,特别要借助省市政府扶持多晶硅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尽快争取15亿资金到位,打造全国多晶硅产业基地。以滨海公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滨海工业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国电风电项目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并实现投产达产;抓住达莲公司与大连水产学院联合建设研究生培训基地的良好契机,以海洋生物制药、水产品精深加工、盐化工等为重点,打造海洋产业集群。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做好风、水、石、油、海、电六大资源的转化文章,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抓好项目洽谈签约。重点抓好西班牙大水泥、辉山乳业、美国upc风电、韩国独资木糖醇等10个规模以上在谈项目,千方百计提高在谈项目成功率。二是抓好项目投产达产。国电风电、金厦风电、金华多晶硅、光和密封、大地丰肥业、华信开关等6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紧抓进度,尽快投产达产。特别对作为省市重点扶持的金华多晶硅项目,要尽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的资金、土地、电力等方面难题,力争早日投产。全市每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