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繁荣第三产业
推进市场升级。优化市场结构布局,推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进一步扩大××石材、建业无公害蔬菜等专业市场规模,建成谢屯蔬菜批发市场,确保市内十大专业市场至少有3家在省内享有较高知名度。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快华跃农机、北方桑蚕等企业的发展,力争进入“双百”市场工程。规范集贸市场,实现乡镇大集全部进场经营。
扩大商贸流通。高标准完成市级商业网点编制规划。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商贸业,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和整体水平。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连锁农家店100个。
加快旅游开发。培育旅游市场,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景区依法管理力度。打造隆海山庄、岩井寺等农家乐休闲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以萧军纪念馆、萧军故居、辽沈战役前线指挥所为依托,开发红色旅游;利用好凌河口湿地、翠岩山等旅游资源,做大生态旅游。三年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
(六)狠抓财源建设,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深入挖掘财源。向纳税大户要收入。2007年,我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省44个县(市)中排名第9,全市36户纳税超百万元企业到了决定性作用。今后要继续扶持纳税大户发展,加快构建“248”格局,力争3年内实现纳税超亿元企业2户(沈宏、华龙)、5000万元企业4户(金城造纸、华宇、电力制钢、国电风电)、1000万元企业8户(电力变压器、华信开关、衡泰钼铁、金日纸业、达莲、百通、光和密封、谢屯蔬菜批发)。向油田要收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油田增值税属地纳税,实现财政增收1个亿。向资源要收入。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快城市南拓储备土地开发经营,促进财政增收。每个乡镇每年都要新上1户纳税50-100万元以上企业。
强化税收征管。积极落实税收法规政策,完善税源监控体系,推进财税库银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加大税收稽查力度,确保各项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国税部门重点做好金属冶炼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后税款征收以及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发票税款征收工作。地税部门要做好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资源税和房地产一体化税收的征收工作。财政部门继续完善非税收入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非税收入项目和征缴行为,强化土地、海域、矿产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缴,增加政府统筹财力。
四、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县域经济是市乡两级政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为推动县域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市政府将成立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全市工作的开展。各乡镇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切实把县域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重点抓,把握全局,精心部署;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深入一线,真正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将发展县域经济当成政治任务来认识,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
2、实行政策扶持。将综合实力位于前5名的乡(镇)列为发展县域经济扶持试点乡(镇),采取财政贴息、有偿使用、奖励扶持等方式,集中扶持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各乡镇今后新增的纳税企业,以建成投产纳税额达到100万元为基数,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适当比例,一次性兑现奖励到各乡镇。对在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党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年一评,由市委、市政府给予重奖。
3、层层落实责任。要继续实行领导包项目制度,市级领导要带头盯住重点项目不放,按照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靠前指挥深入一线,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促使项目早上马、快见效。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明确责任抓落实,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确保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