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百年回眸、反思与展望(10)

2012-08-28 21:27


        
        在中国宪政的世纪钟声敲响之际,中国正在迎接世界宪政文明的曙光。一个世纪的不懈追求给我们带来过太多的激动、困惑、疲惫、伤感、失望甚至绝望,但现在留下的更多是希望。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人民已不是愚不可及。经过百年洗礼之后,中国人的宪政觉悟和权利意识终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甚至可以自信地认为,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最后之觉悟”。[27] 在人民也“一齐起来发动”的基础上,我们确实有理由相信,“宪政”这个世纪目标离我们不再那么遥远。
        
        
        
        [1] 不少学者认为“大纲”本身并不是一部完整的宪法,而只是规定了以后起草的正式宪法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1911年颁布的《十九信条》才算第一部宪法。尽管如此,《大纲》仍然是第一部成文的宪法性文件,且和《十九信条》相比,《大纲》在某些地方更为详细,譬如规定了《信条》中没有的“臣民权利义务”。事实上,加上9条权利与义务,《大纲》共有23条,还比《信条》多4条,而两者在条文上的简略程度相差无几。因此,笔者认为《大纲》和《信条》没有实质性差异,两者都应作为正式宪法,因而以下也将《大纲》简称为“宪法”。
        
        [2] 荆知仁:《中国立宪史》,台北:联经出版社1984年版,第90页。
        
        [3]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006年第4次印刷)第120-125页。
        
        [4] 《魏源集·海国图志叙》,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08页。
        
        [5] “上清帝第二书”,汤志均主编:《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35页。
        
        [6] “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光绪政要》第22卷。
        
        [7]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载泽等在日本考察大概情形暨赴英日期折”,《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页。
        
        [8] 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48页。
        
        [9] 参见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42-43页。
        
        [10] 参见王人博:《中国近代的宪政思潮》,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0页。
        
        [11] 例如参见张千帆等:《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百年回眸、反思与展望(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个人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析解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