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2)
2012-08-21 21:03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则利用计提政策在置换资产时调控利润,一种方法是以一些不用提取减值准备或提取比例较低的资产来置换其它提取比例较高的资产,这样可以减少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或计提比例,从而达到少计本期资产减值准备、多计本期利润的目的;另一种方法,是在资产置换的前一年度对欲置换出的资产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准备,如果这些资产并未减值,或虽减值但通过表面上的非关联交易(实际上可能仍然是关联交易)而按账面价值进行置换或转让,就可在资产置换后冲回减值准备。
例如,沈阳新开在2001年度与潜在的控股股东南科集团进行了资产置换,置换后坏账准备总计转回2500多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总计转回600多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总计转回1700多万元,在2001年末公司除了坏账准备尚有一定余额外,其余资产减值的相关账户期末余额全部为零(孙茂竹等,2002)。这几项减值准备的冲回增加利润4900多万元,而其当年利润总额仅为200多万元,没有这些计提的冲回,同样难逃亏损厄运。
(二)变更准备金计提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或通过调整账龄结构,影响利润
2001年度沪深两市发生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主要指调整不同账龄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的公司有72家,其中,因计提方法调整而增加当年利润的有15家;减少当年利润的有55家。在上述因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而增加当年利润的15家公司中,有五家公司因这一项会计政策的调整而使公司“扭亏为盈”或从亏损的边缘变成巨额盈利(详见表1)。
并且,上市公司还可以在应收账款账龄结构上想办法,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后,剩余的应收款项,不应改变其账龄,仍应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在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应收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应当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一笔应收款项;如果确实无法认定的,按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按上述同一原则确定。又同时规定,企业可以采用个别认定法,对某笔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对具体情况的规定又显然过于模糊,实际上,对于长期往来的客户,企业大可通过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上做文章,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金。
再如对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二条规定“短期投资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因此对于短期投资的计提数为成本价减去市场价,这条规定看上去是比较严密的(尽管导致某些股票二级市场机构在期末突击拉抬其持有的股票价格),但由于短期投资有时候与长期投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关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制度中灵活性较大,使企业有可能钻这个空子,因为《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是,“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该计提减值准备:(1)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2)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3)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4)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5)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而基于这种判断来确定是否提取及提取标准,本身就有不小的调控余地,此外,有些企业通过将短期投资转化为长期投资来少提减值准备,典型的如国内某知名券商在香港公布的报表是亏损,而在国内则是盈利,其中就是由于对承销配股被套的股票投资由短期投资转为长期投资,少提了减值准备,从而扭亏为盈。
(三)计提比例无标准,财务指标可比性差
例如,在计提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比例上,2002年,莱钢股份(600102)对一年以内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1%(2001年变更这一会计政策),而其同行业如宝钢股份、安阳钢铁等都是5%;又如实达电脑是0.5%,而其同行业中的长城电脑、湘计算机都为5%,仅此一项实达电脑在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中比其同行业公司少计提当期管理费用约2000万左右(一年之内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共计4.4个多亿,占总应收账款的70%左右),而其当年的利润却只有1885万。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