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实践(2)

2021-05-10 01:04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

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知识渴求和能力提升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符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考试制度。尤其是在考试目标的设定上,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充分发挥考试所应有的评定、检测、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推动学生个人才能和潜能的发挥;在考试内容的设计方面,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目的和中心,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注重试卷设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把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结合起来;在考试信息的反馈方面,制定规范的试卷分析标准,并把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学生反馈,以利于学生的改进和完善。

(二)坚持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于日常的教育、熏陶和实践,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模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束缚了学生自由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因此,地方高校要改革考试制度和模式,把过程考察和期末考试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试卷评定结合起来,尤其要使学生通过日常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和实践锻炼,不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而且推动学生运用书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基本理论的魅力和改造现实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原则,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地方高校教师要转变观念,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考试环节的设置方面,不但要体现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注重在日常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实践锻炼和养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之后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凸显出良好的专业背景和优秀的个人素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地方高校考试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更新考试观念,完善考试内容

应树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育观和考试观。知识是素质和能力的前提和载体,创新人才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认真思考和研究本课程的考试目标,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设定考试的具体内容,解决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课程考试的内容要注重专业性和灵活性、知识性和创新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有机统一,既要反映出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又要突出本专业的新问题和新发展,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更要检测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从而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遵循教学规律,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对教学的检测和反馈,高校课程考试也要遵循日常教学规律,把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性质,采用多元化的考试方式方法。首先,由过去单一的期末笔试考试转变为和平时的论文、课堂讨论、作业、实践操作等形式相结合等方式,把过程考察和期末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其次,在日常考察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形式,由多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再次,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

(三)规范考试环节,完善监管机制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实践(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微时代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问题浅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