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缩小区域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东中部地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公平性优于西部地区,各区域间差距虽逐年缩小,但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公的现象未得到明显缓解。同时,各省份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中,上海近5年间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集聚度100.86~106.61,差值74.16~79.19,北京5年间集聚度28.77~30.41,差值19.74~21.67,这2个城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集聚度最大,显著高于全国均值,社区护理人力资源明显过剩。究其原因,可能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北京、上海经济发展迅速、对社区护理人力投入力度大,并吸引各地社区护理人才有关。而西部地区中的广西、四川、贵州等7个地区5年间集聚度均小于1,差值均小于0,表明这些地区无论是按照地理配置还是人口配置,其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集聚度均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因此,为缩小区域间人力资源配置差异,一方面应出台合理的人才支撑政策,鼓励和引导护理专业毕业生以及注册护士到西部地区从事护理工作。另一方面,对于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的东部地区,应不断提高护理队伍质量,并通过建立护理联合体等形式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定期派遣东部优秀社区护理人员到中西部地区社区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对该地区相关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推动我国社区护理学科发展[15-16]。
本研究应用集聚度对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评价,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同评价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及其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应结合具体评价要求联合使用多种评价工具,以增强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