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2)

2012-08-24 15:55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即要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化目标思考和定位;要体现历史学科教学的规律,还要体现学生的发展。那应该怎样来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呢?
首先,三维目标需要有机融合。
好的教学目标应涵盖三维,三维之间有机融合在一起。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和同为一家》教学目标为例: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读“唐初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与唐朝密切交往的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2.收集唐朝各民族友好交往的故事,掌握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内容的学习,认识到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友好交往的基础;
    2.通过学习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密切联系、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史实,认识到祖国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的结果,是各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3.通过对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了解,树立尊重别人、宽容与平等待人的意识。
本案例的目标中,既有知识技能(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等),又注重过程方法(通过识读“唐初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与唐朝密切交往的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收集唐朝各民族友好交往的故事,掌握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等),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然渗透(祖国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树立尊重别人、宽容与平等待人的意识等)。但是仅有三维目标是不够的,整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所以本案例既不简单罗列有关民族关系的历史基础知识,也没空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而是从历史教材内容以及历史教学的具体实际出发,概括教材中所包含的历史基础知识,发掘历史教材潜在的历史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因素。例如:“通过识读‘唐初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与唐朝密切交往的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这一条,就很明白地揭示了“知识、技能”与“过程与方法”之间的关系。再如,要求学生“树立尊重别人、宽容与平等待人的意识”,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是在“对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了解”这一知识学习过程中完成的。
具体来说,在拟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该认真考虑如下问题:本课教材包括哪些历史基础知识;应通过怎样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学懂、掌握这些知识;由此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本课知识中包含有什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达成这样的目标等等。

再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