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利弊与引导研究(2)
2012-08-27 23:13
(3)娱乐型。成员在一起开展打牌、麻将、歌舞等各种娱乐活动。
(4)闲聊型。成员聚在一起或天文地理,或国际国内时政,或家长里短等闲聊中寻求寄托和快乐。
3、划分标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积极型。这类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和活动对正式组织的目标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
(2)消极型。这类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于正式组织的目标实现具有消极的影响。
(3)中间型。这类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同正式组织的目标和行为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看不出明显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二、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成因
我们按照学校类型、性别、学历分别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尽管教师所在学校的类型不同,教师的性别、学历不同,但其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排在前两位的是“谈得来”和“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其次是“同学”或是“同办公室”的,“同乡”排在第五位。
将亲密度排列在第一位的是: (按学校类型分)
将亲密度排列在第一位的是: (按教职工学历分)
通过“最愿意或经常与他(她)交往的原因”调查,可以看出,选“性格相同或相近”一项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年龄接近”,再次为“彼此有共同爱好”,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非正式组织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共同的价值趋向和一致的利益
共同的价值趋向是教师非正式组织产生的重要原因。由于对客观事物看法相同,评价一致,就会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易于理解对方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便很容易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较强稳定性的非正式组织。特别是当学校的政策、制度有争议时,那些权益受损的教师因为利益一致,看法相同,互相理解,相互支持,更容易形成“暂时性非正式组织”。
(二)相同的性格或兴趣爱好
由于性格或兴趣、爱好相同,某些教师经常在一起进行交流、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等,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甚至达到不谋而合、活动形成规律、不召自来的程度。由此可见,相同的性格或兴趣、爱好也是形成教师非正式组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相似的生活背景
相似的生活背景也会孕育教师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学校教师来自四面八方,有的是同乡、同学、亲戚,有的住的很近,有的在一个办公室,出于特殊的感情和生活工作的需要,他们平时接触较多,容易交流思想、加深感情、增进友谊,进而取得相互信任和理解,久之就会形成非正式组织。
(四)年龄接近
调查显示,高达33.3%的人是因为年龄接近而经常在一起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年龄接近的人生活的社会背景和面临的社会问题相同,共同语言较多,关心和讨论的问题相近,兴趣爱好也容易一致。众多的一致因素导致年龄接近的人更容易结合在一起。
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利弊与引导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