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利弊与引导研究(4)

2012-08-27 23:13


        四、教师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策略
        我们对“领导对学校中非正式组织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领导对学校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应持的态度 
         
        结果显示,超过70%的领导认为对学校非正式组织应该“因势利导”,这个态度是正确的。但是也有近7%的领导认为应该“坚决取缔”。
        另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6%的领导“非常注意”发挥教师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有56%的领导“比较注意” 发挥教师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有3%的领导“很反感,千方百计打压”教师非正式组织。
        以上调查说明,绝大多数领导对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态度和做法都是积极的,正确的。但是也有部分领导对教师非正式组织持有偏见,甚至对教师非正式组织无能为力,不知道该怎样引导,才能克服其弊端,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根据对学校工作的影响作用,我们可以将教师非正式组织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积极型是与学校正式组织较为亲近的一种非正式组织,它的目标与学校正式组织的目标基本保持一致。中间型是一种与学校正式组织若即若离的非正式组织,其目标与学校目标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消极型则是与学校正式组织存在一定矛盾的非正式组织,其目标与学校基本目标相背离。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非正式组织,应采取不同的引导策略:
        (一) 鼓励支持“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1、要积极扶持、鼓励具有积极倾向的教师非正式组织的发展
        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能力,由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这些人自发地结合成群,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交流思想、互相切磋、传递信息、使自己在所从事的领域内得以进行深入地探索研究。此外,锻炼身体、愉悦心情、解决矛盾、家庭教育交流等积极因素也会促成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学校要善于利用这些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
        2、对具有积极作用的非正式组织核心人物给予充分的信赖、尊重和支持
        非正式组织中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往往是业务能力或处事能力较强,在专业或道义上较有威信的人物。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地信任、尊重他们,适时地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予肯定和赞扬,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充分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组织的凝聚力等,来调动其他员工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提拔到领导岗位,使之成为正式组织的骨干兼非正式组织的首领,以便促进学校事务的开展。
        (二) 引导转化 “中间型非正式组织”
        对“中间型非正式组织”,管理者既要允许它的存在,又要对其加以适当引导,扬长避短。实践表明,采取硬性措施,来坚决取缔的做法,往往会造成教师的逆反心理。他们很可能转入地下继续活动,或消极怠工以示抗议。针对这种现象,较好的办法是定期组织、举办教师非正式组织活动,培养一个好习惯来取代坏习惯。可以不断创新活动项目,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激发教职工对有益活动的兴趣,使不健康的麻将、扑克等组织自然解体。当这些组织成员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学校应及时提供帮助,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增强他们对组织的信赖程度,使他们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正向积极作用,减少以至清除非正式组织的负面消极作用。

教师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利弊与引导研究(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班主任,向快乐出发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