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被认同的理念,却变不成课堂行为?
——因为我们严重匮乏这个环節的专业思考与研究支撑。
为什么有一些争论永元休止却毫无意义?
——因为我们在根本上缺乏实践关怀。不了解中国教育的现状,不了解孩子们当下的日常校园生活,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判断。在这个基础上讨论中国教育的道路走向,前提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缺陷。
破坏一个旧世界容易,建设一个新世界很难。
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最需要的,不再是争论,不再是批判,而是建设,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建设。
愿所有真心热爱教育的有识之士,沉潜下来,踏踏实实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孩子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因为,历史还将延续。
我们今天的认识将被明天的见解所替代;后天,也许又一场改革将奔腾而来。 但,每一场改革,无论成败,都要能为下一场改革提供养料。这样,中国教育才能行走在“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