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的,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关键还是学生自己。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总认为学习是给家长、老师学的是不行的。只有学生真正将学习的责任从教师和家长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他才会自觉的担负起学习的责任,那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适时地给学生讲明学习的道理,让学生真正明确“为什么要学习?”
兴趣能够培养,但要是明确了学习的责任,学习才会更会有的放矢。班中有两个学生每次抽背时都不过关,问他们为什么没准备好,他们会说忘准备或说不会,所以我常在抽背前再次点他们的名,让他们做好准备,有付出才有收获,要有责任心。后来每次抽背都很积极,也能过关。这是教师尽责过程,更是他们从没有责任心到有责任心的转变过程。
2 转变学生的依赖心理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而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似乎对这种现象早习以为常了。其实,每个学生都存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学生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都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只不过是被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压抑或扼杀了。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将学生这种潜能给挖掘出来,显示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转变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理科班中有那么几位同学课堂表现欲望强烈,每当他们主动回答问题,有时就是抢答,正确了,就会做出胜利的表情或手势,而被动学习的同学此时还停留在过去,反应较慢。可见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快乐指数要比依赖性学习的同学高的多。但对这些积极地学生要做好引导,不能只重课上露个尖尖角,课下什么都不做,课后也要及时复习知识。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管用。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彻底改变过去“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