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班有些同学能够积极问问题,但有个学生听课很认真,作业做的有些粗心,也从来不问问题,他也不是没有问题。所以我每次改他作业的时候就多分心思,对他错的题有时我将解释写在上面,时间久了,他开始来问问题了,而且问的问题也有水平了。
4 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亲自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去感悟。有了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而且,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技能等,其影响比教师单纯的说教要深远得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放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亲自去实践、亲自去探究、亲自去体验。
增强角色扮演在教学中的应用:选取适宜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如在学习“病毒”的知识时,组织学生模拟“非典”期间的场景,或者模拟“禽流感导致的场面现象,可以以话剧形式,也可以以短剧、小品、自白访谈等多种形式结合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病毒,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再比如: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时,角色扮演“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让学生代表不同利益及立场的社会角色,讨论野生动物保护问题,使学生有机会认识到解决这类问题仅靠科学技术是不够的,但是一定要在课前组织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提前排练,要求内容健康,语言文明,表演过程讲礼貌,尽量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表演时让台下学生做文明观众,保证课堂气氛活跃又不失有秩序。另外每次角色扮演都要新内容新演员,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讲台上展现自我,得到欣赏和鼓励,增强自信心。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对知识加深了了解,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收集资料等多方面的能力。
扩展课外阅读栏目:课外阅读栏目以拓展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学价值,渗透人文精神为目的。为了不让学生仅停留于教材中设置的课外阅读栏目中的知识,也为了让学生主动掌握与所学生物知识有关的内容,再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课本的课外阅读栏目基础上在课前再搜集一些相关内容,如“科学、技术、社会”中的无土栽培,让学生完成“关于无土栽培你还了解多少?”“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还有哪些?”“生物学与文学你还能找到哪些文章,诗词歌赋等?”留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内容展示出来,对于一部分生物基础较差,分析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但喜好上网、爱好课外读物,引导他们搜集与课外阅读栏目相关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将他们的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给这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同学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5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愿望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深入地去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而,教师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让学生课始“带着问题走进来”,课末“带着问题走出去”,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