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开展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探究”旨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探究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有梯度性,先安排思维和操作技能要求较低的探究活动,如初一上学期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都以观察为主,都安排有明确问题假设、方法步骤,只要求学生在模仿中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后安排技能要求较高的活动,如初二上学期的探究“鱼鳍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与真菌”等,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探究计划。
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活动很多,让学生分组在课后开展探究活动,评选出完成的优劣的小组,在课堂上请小组成员上台描述探究过程,总结探究结果,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好动、表现顽强的特点,让他们展开探究活动的比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自主性。
这五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要我们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实质,就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