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方法探究动机和自主之间的相关性。定量研究采用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访谈则作为定性研究的工具。本研究中使用的问卷是在徐锦芬等设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问卷和高一虹等设计的《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基础上改编而成,访谈提纲由笔者自己设计。
3.4 研究过程
在正式调查之前,笔者对修改的问卷进行了两次试测。2004年11月在两所大学分别进行了正式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71份(有效问卷430份),有效率为91.4%。正式问卷的信度检测系数为α自主学习能力=.8792 ;α动机=.8489,超过了.70的理论要求值 ;同时,项目分析的结果显示问卷的题目都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因此本问卷的结果可靠有效。
2004年12月的第一、二个星期,来自沈阳航空工业学院(3名)和西南石油学院(4名)的7名同学接受了访谈。为了降低被访对象的焦虑,求得更为真实的数据,访谈采用笔记的方式,没有录音。访谈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反命题16,18和21题进行了反转处理)。 皮尔逊相关(Pearson) 检验结果显示:(1)英语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成正相关 (r=.395**) ;(2)情境型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之间成非显著的正相关 (r=.054) ;(3)其它子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分别成显著正相关。(见表4.1和4.2)
4.1 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
英语学习动机和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之间在.000水平上存在显著正相关(r=.395**)。该结果从实证的角度回答了本研究所提出的第一个研究问题,即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也印证了学者们关于动机和自主之间的确存在相关性的论述(Knowles,1975 ;Dickinson,1995 ;武和平,2001;Ecclestone,2002 ;Spratt和 Chan,2003;何莲珍,2003;徐锦芬、占小海,2004)。
4.2 情境型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探讨
情境型动机和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263)。由于动机具有动态性 (DornyEi,1994),即不同类型学习动机对于学习者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因此情境型动机对于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影响很弱。访谈的结果也证实了研究的结果。
学生A:说实话,我上大学学英语的目的就是能够过了四级考试,然后得到“双证”。因此,为了通过四级考试,我每天自觉地背四级词汇,做四级题。并且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如什么时间看阅读,什么时间练习写作,听力每天听多少,我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计划。
学生A的访谈结果告诉我们,她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她来说,成绩动机是影响她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动机。
但访谈中,学生D的谈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学生 D :……谢谢。我想我首先应该感谢教我英语的朱老师。她对我们很负责。她上课的时候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我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她关心每个人,不论我们的学习成绩如何。我们学英语的自信心增强了。她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英美文化的知识,我们很爱上她的课,班级的学习气氛也上来了,这次我们很多同学都过了四级……课上,我认真听朱老师讲课, 还在她的指导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她还给我们讲怎样学习英语,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很注意学习方法。比如阅读的时候,我先注重大意然后再注重具体的细节,不会的单词一般就跳过去。写作的时候我注意到错误并及时改正。
从学生D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朱老师)能够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环境,学生从中受益,他们的情境型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因此我们认为情境型动机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来讲不是可有可无的。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没有相关(r=.054),因此情境型动机对于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有一定影响。事实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支持性”学习环境(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Higgs, 1988 ; Esch, 1996 ;华维芬,2001;张彦君,2004)。 Higgs (1988:41-42) 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参与活动,独立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见图4.1)。 学习任务、教师和学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互动,它们的相互关联程度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