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湿性愈合理论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效果观察(3)

2012-06-27 22:36


3.2  有文献报道,新型敷料通过以下三方面的机制促进伤口愈合:①有利于坏死组织及纤维蛋白的溶解,新型敷料覆盖的创面,一方面组织内源性胶原酶等释放并激活,从而产生酶学清创作用;另一方面,新型敷料本身也能溶解纤维蛋白。②能创造低氧环境及促进毛细血管生成。③能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我科通过应用新型敷料换药,有效的渗液管理维持了伤口的湿度平衡,伤口局部的低氧状态也加速了新鲜肉芽的形成,促进了伤口的愈合,故在有效处理伤口的基础上创面愈合优于传统的换药方式。
3.3  对于慢性伤口的局部处理应在医疗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进行,对于血管相关性疾病慢性伤口患者,如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通过穿循环减压袜及激光手术以去除静脉淤积而导致的皮肤局部营养障碍;对下肢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患者,进行药物扩血管或介入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局部换药处理,以达到有效改善下肢局部血供,促进慢性伤口愈合;对于下肢慢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慢性伤口的患者,进行专业的药物或加压物理治疗,恢复有效的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利于慢性伤口愈合;对于脂肪液化的伤口,指导患者饮食控制脂肪的摄入,多食高蛋白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促进伤口的早期愈合;感染较重的伤口通过药敏全身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4  结论 
 在我们的临床研究中发现,湿性愈合理论及新型敷料的临床应用,能显著地缩短慢性伤口的愈合时间,减少换药频次,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另外,湿性环境不会形成伤口干痂,避免了再次换药时机械性损伤而减轻了换药过程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姚鸿,陈立红.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0.
[2] 陈丽红,骆燕等.密闭性敷料在伤口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14(14):1609.
[3] 郭勤,尤丽丽.康惠尔系列敷料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4):1621.
[4] 杨金兰,郭晓红.新型敷料应用于慢性伤口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0,27.
[5] 於丽红,张松筠,等.新型敷料治疗糖尿病慢性伤口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13.

应用湿性愈合理论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效果观察(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8例临床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